随着我国基建从大规模化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制品需求量虽不会像以前那样逐年大幅度提升,但各类箱涵制品、混凝土衬砌管片、建筑产业化部品等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制品需求的增长对行业技术提升和科技研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泥混凝土制品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或呈现五个发展方向。 方向一:混凝土新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步伐将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水泥混凝土制品,如输水管、排水管、电杆及预制桩等,在生产工艺、装备和技术控制等方面发展迅速,为国家基本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目前的产能达到了饱和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产能过剩的状态,像预制桩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已达到世界之最。 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对质量提升和企业及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国家绿色环保发展工作的推进,传统制品企业开展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大推广效率高、能耗低、清洁生产的自动化生产新工艺、新装备,实施转型与升级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现阶段,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速使得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传统农村建筑进行改造,从材料及设计等各方面发展绿色生态美丽的村镇建筑,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充分利用农村低品位固废材料,采用新型建材复合应用技术,将绿色低碳的围护结构材料与装饰材料精巧组合,构建新型的乡村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农业剩余物等废弃物制作纤维增强水泥栈道板、装配式建筑用纤维增强装饰制品、景观用纤维仿石、仿木制品等绿色宜居村镇系列生态纤维水泥制品,再生混凝土装配式墙板构件的制备与应用、村镇河岸生态预制制品的开发等可广泛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制品、吸水混凝土步道砖、景观花木维护制品、河道及山体维护生态制品、新型雨水排放及收集制品等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随着3D打印及转印技术的发展,工艺类、艺术类混凝土制品也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方向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会进一步推进 在一些发达国家,水泥混凝土制品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目前,国内水泥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部分工序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与生产,但总体上自动化程度还不高。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来说,同等规模的生产线国内所需生产人员几乎达到了发达国家的3倍,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制造业从机械化、自动化将逐步发展成智能化是未来的方向。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可大大减轻劳动者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和普遍采用,会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的综合成本,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对有效利用原材料资源、节约能源大有益处。 如今,环保和安全同等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将越来越被市场推崇。在未来,企业在市场中竞合工作将会加大,竞争与合作将结伴而行,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所占市场份额将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国家及地方的重点工程中,节约能源型的产品会得到更多的青睐,而社会资源利用率高、环保投入大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方向三:集成化产品需求增多 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已经演变成了对生活质量、幸福生活的需求。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基建现场混凝土的浇筑量会有所下降,因此预拌混凝土的产能可能会有所压减。 工程建设对集成化、装配式类的制品,如建筑产业化部品、预制箱涵、预制检查井等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方向四:固废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型生产是趋势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成熟,有些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资源利用率达80%以上,而我国利用水平却不足5%。建筑垃圾被破碎筛分后加工成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可部分取代天然石子和砂,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制品。 尽管目前的建筑垃圾分选还未实现有效的分选和分离,特别是砖混建筑垃圾很难被加工成高品质的再生集料,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对资源利用的进一步要求的提升,通过对建筑业整个生产领域实现全过程管理,即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到建筑拆除的各个阶段进行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管理,运用减量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减少垃圾在建造过程中的产生量,并且对已产生的垃圾进行再利用,可以显著降低对资源开采、节约制造成本、减少运输和对环境的破坏。 考虑到建筑垃圾来源及品类的复杂性,由再生原材料所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如何利用再生粗骨料、细骨料、粉体的特性,将其制备成特定性能或功能的再生混凝土制品,如预制市政制品、“海绵城市”建设用透水混凝土等,不仅可以提升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够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水平。 方向五:高性能及特种混凝土的需求会有所增加 未来防腐、防火类,还有一些高性能的、高强度的、高流动度的、便于施工的混凝土需求会越来越大。 保持合理的产品价格很重要。由于节能限产,供给侧改革成效的进一步显现,2017年水泥价格持续攀升。这并不是单一产品的价格上涨,水泥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化模式还未真正达到,水泥产品有合适的利润空间应该是常态,关键是整个产业链统一的协调。不仅仅是水泥,其他产业发展进程中产能过剩也会带来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合理的利润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对行业未来发展也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是一段时间内价格过度高也不是好的现象,最终还会回归到依靠技术进步、合理的资源分配、压缩产能等工作的推进,让发展趋于常态化。(作者系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