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A0120190218C版:

制度创新为施工建设提速

海南自贸区实行施工许可和联合验收改革

本报讯 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将施工许可调整为施工备案的管理办法,同时还运用建设项目的联合验收新模式,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批时间,打造施工建设的“高速公路”。这是海南发布的首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之一。

2月14日,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在海口召开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首批8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8项创新中,商事登记改革领域的案例共4个,分别是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简化简易商事主体注销公告程序、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减免商事主体公示负面信息。其中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解决了商事登记的标准、流程和尺度不统一,商事登记业务办理提交的材料多、流程复杂、时间长等问题,打破了商事登记管辖的地域限制,减少了注册官的自由裁量权,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

8项制度创新成果中令业界关注的是施工图审市场化和“多审合一”:将图审机构向市场完全开放,还将原来由气象、人防、消防等部门分别进行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技术业务工作,全部交由已完全市场化的图审机构进行。此项改革后,企业由原来需跑多个部门变为到一家图审机构即可解决问题,时间也缩至3~5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

发布会上,海南省住建厅副厅长刘联伟介绍,海南将开展多项工作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批时间,打造施工建设的“高速公路”。

一是推行施工许可转为施工备案的改革。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将施工许可调整为施工备案的管理办法,从原来的事前审批调整为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具体为,对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由申请人进行告知承诺,建设主管部门不再对施工条件的具体内容逐项进行审查,而是直接进行施工备案。

在施工许可转为施工备案之后,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加强对施工许可之前相关的施工条件的监管,有利于加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责任主体的诚信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落实建设各方的主体责任,针对申请人告知承诺的事情,将完善登记、抽查、惩戒的监管事宜。对于存在虚假承诺及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申请人,将计入诚信档案,采取整改,撤销许可,撤销备案等惩戒,对于情节严重的,将企业和相关代表人列入失信黑名单,增加弄虚作假的失信成本。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实现海南营商环境全国最优,国际领先的改革目标。

二是实现联合验收,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项目验收流程。刘联伟还介绍,海南省住建厅将实现建设项目的联合验收,将原有验收工作中的“多头申请,互为前置,拖延迟置”,改变为“一口受理,并联验收,限时办结”的新模式,进一步整合优化建设工程项目的验收流程,切实提高项目竣工验收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其中,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将围绕“一口进件,统一办理,限时办结,一口出件”的目标,依托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在网上完成申请受理、信息流转、资料核验等事项。

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海南的联合验收范围除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外,还拓展到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联合验收范围更加广泛。

此外,发布会还发布了3个金融领域方面的制度创新案例,包括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设立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本报综合报道)

2019-02-18 制度创新为施工建设提速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59.html 1 3 海南自贸区实行施工许可和联合验收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