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市场瞭望

上海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有多大?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从住宅产业化入手,探索推进本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经历了1996~2000年的试点探索期、2001~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2014~2015年的面上推广期后,2016年进入全面强制阶段,走在国家前列。目前上海新建建筑的预制率已经不小于40%,遥遥领先其他省市。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使得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1.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落实45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面积的60%。

2017年上海共落实装配式建筑面积1641万平方米,此前的2016年落实1620万平方米,2015年落实610万平方米,2014年落实312万平方米,2013年落实156万平方米,连续三年实现落实面积翻番,2017年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截至2017年年底,上海市累计竣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达到4500万平方米。

上海市虽未公布新开工面积中装配式建筑面积的占比,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公开数据进行计算,2016~2017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约2800万~3000万平方米,2016~2017年落实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在1620万~1640万平方米,上海2016~2017年新开工面积中装配式建筑面积的占比达到60%左右。这样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2.预制构件产能:69家构件生产企业,年产1500万平方米,趋于饱和。截至2017年6月,已在上海登记备案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共52家,其中本地企业29家,外地企业23家(江苏省企业13家、浙江省企业10家)。预制构件产能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在建项目需求。

至2017年年底,供应上海市场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数量增至58家,其中本地企业39家、外地企业19家。整体产能约1500万平方米,基本能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

截至2018年4月23日,供应上海市场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进一步达到69家,其中本地企业34家、外地企业35家。设计产能453万立方米,实际产能达到296万立方米。如果我们把2017年年底的数据拿来对比计算,就知道上海地区69家构件生产企业的实际产能占设计产能的比例不可能达到65%,正常应在30%~35%,合150万立方米构件。从整体上来看,2018年开始,在上海随着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增长,总体的工厂产能正逐步接近市场新开工和竣工的建筑面积中所需的构件量,构件生产企业数量逐步趋于饱和,2018~2020年如果预制构件企业数量再进一步增长,行业势必会迎来一轮洗牌的机会。

上海69家构件企业中,如果除掉一部分市政构件生产企业,房屋建筑构件企业平均每家的产量需求在2万~3万立方米。据调研数据,目前69家构件企业中实际产量最高的企业2017年产量约在4.5万立方米,多数都在2万~3万立方米产能。

2019-02-25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79.html 1 3 上海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有多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