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企纷纷提升精装率,毛坯房已经进入了退场倒计时。万科、富力、新城等千亿房企陆续在项目上线智能家居,“精装”卖点又添“智能”元素。然而,在房地产领域推广智能家居以来,至今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应用,项目主要集中在高端楼盘、别墅、高端酒店,且采购的品类集中在智能门锁、楼宇对讲、智能照明、智能窗帘等。用户期待值高与体验感差、楼盘增值需求与智能部品成本高、多品牌多品类与协议约束、可持续运营与维保难等矛盾没有解决,智能家居面临不少困惑。 困惑一:智能部品体验感差、投诉率高 智能家居作为一种功能强大、高度智能的操控系统,在场景设置操作步骤会比较复杂。国内很多厂家在研发产品时,重视了“智能化”和“高科技”,面向的也多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却在智能化的具体应用中忽视了“适老化”。这些功能繁多的“高科技”产品,一些年轻用户都反馈不会使用,很多功能闲置;而且很多智能产品在大部分老年人面前更成了“鸡肋”。 同样地,楼宇对讲系统作为社区、家庭重要的信息设备,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可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与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更好地为社区业主服务。智能楼宇对讲厂家以对讲系统为入口,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有利于延伸到物业管理、社区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家庭以及社区商圈等多种产品线,提供社区与家庭智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但是,系统损坏导致门禁形同虚设,在物业投诉中位于前列。 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物业如何判断该找设备硬件制造商,还是找传感器厂家通讯集成商?维修过程如何保障住户的隐私安全? 笔者以为,要提升智能家居产品的体验感,企业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一方面提高指纹、声控、光感等智能感应技术水平,不断测试,打磨出精致、灵敏、有质感的智能产品;另一方面,参照酒店“阅读灯”“走廊灯带”等功能指向代替“阅读模式”“观影模式”等场景设置。智能家居企业还需从业主生活的实际角度考虑,以基本功能为主,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智能家居使用效率。 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专业性角度来看,考虑到智能产品配件和物联技术,物业公司还不具备智能家居的维护队伍的能力。所以,开发商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之初,需遴选与售后维护保养资源强大的知名品牌商合作,确认重要信息的收集和储存模式,建立安全便捷的云服务平台;或是委托专业的智能家居安装维保平台。 困惑二: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偏高 智能家居产品不仅初装成本高,加上后期系统上线以及维护成本,普通家庭难以负担。所以很多业主认为智能家居属于“奢侈品”。相比普通的家居,智能家居的价格偏高一点,这也阻碍了智能家居快速普及的步伐。 甲方定制智能家居产品,复制推广受限,所以小规模生产无法在量上形成突破。功能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统涵盖物联网、通信协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技术发展程度不一,要完美地嵌入到传统家居产品中,还需要复杂的研发和测试。因此,研发、生产、人工成本导致智能家居在零售和工程市场价格都偏高。 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偏高,看似与压缩成本的房地产采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笔者的观察,根据不同的项目定位,以提升楼盘的价值为出发点,刚需性的精装项目匹配基础技术架构的智能家居,后期的家电业主可按需配置;而高端定位的精装楼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配备一体化接入的完整智能家居系统。 在研发与生产端,智能家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可以借助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解决企业面对的技术难题,尽可能地降低研发成本;将智能应用到制造领域,优化生产流程,执行精益生产,推进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成本。 在设计端,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为智能楼宇、智能社区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信息通道,为建筑功能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证。需要考虑到未来精装修住宅所配备的空调新风系统、遮阳门窗系统、照明、影音系统、热水地暖等功能,智能部品要同步深化设计,节约同户型的智能化部品布线,并为未来智能家居的介入留有端口,进而引导业主适应智能生活方式。 在工程端,智能家居产品要打入房产采购大门,供应商需要将系统产品进行清晰的定位,针对房企不同项目的楼盘匹配相应的档次的产品,按需定制,保证性价比,控制采购成本。 在服务端,厂家不断优化供应链,为项目提供多元化品牌接入的可能,并健全全国的售后维护体系。 困惑三:协议受限 智能部品不兼容 2014年,华润置业就在与小米联合探索智能家居,恒大和海尔达成过预装智能家居的合作;2015年,万达也牵手了TCL,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业务开展合作;2017年,富力地产通过支持苹果HomeKit平台,填补了市场智能家居集合样板间的空白,加快了智能家居发展速度;2018开年,万科杭州与阿里云IoT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阿里云Link平台上打造全屋智能系统和智慧园区方案;同年,碧桂园还携手安居宝打造智慧社区3.0,力图实现共赢,也同美的合作打造美的智慧家居碧桂园智能样板房…… 以上案例都在证明,智能产品在实现多项目匹配中,需要强大智能的兼容性,同时,智能企业的产业系统和跨界合作也是行业的全新驱动力。 对于专业研究智能家居的企业来说,如何让绝大多数的部品都能安装同样的协议做接口呢?企业投入大量的成本自己智控系统,是否可以引导开发商都选择的产品呢?正是这些原因,让智能家居行业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导致即使你有兴趣有条件安装了智能系统,却发现很多大小家电难以融入整体控制,相当于你要用好几个遥控器才能全面控制所有智能家居。 试想一下,家里的窗帘、照明、空调、门窗、地暖、背景音乐……各需要一个App或者遥控器,累不累? 参考一些智能家居企业横向“牵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互联网企业,如华为、阿里、百度、京东等“巨无霸”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使产品可以全年兼容以上品牌的单品,实现无缝对接。 从技术上讲,目前智能物联技术主要以WiFi、ZigBee、蓝牙、433单向、433双向以及868双向技术等无线智能技术,以及更稳定、成本较高一些的KNX开放总线、RS485控制系统、酒店客控系统、TCP/IP解决方案等有线技术为主。如果智能家居企业都可以配备在系统内,使之兼容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家居系统,可直接为开发商省去扩展控制模组成本。 实际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GB/T35143-2017《物联网智能家居数据和设备编码》、GB/T35134-2017《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描述方法》、GB/T35136-2017《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三项智能家居系列国家标准日前开始实施,加上前期已经实施的GB/T34043-2017《物联网智能家居图形符号》,至此,规范和影响物联网智能家居发展的四项国家标准已全部实施。 如今,在有标准可依的情况下,智能家居如何更好地与精装房相融合?开发商怎样依靠智能家居提供个性服务?智能家居如何真正为业主、物业、开发商带来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