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江苏深入探索装配式建筑发展

日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外通报称,近几年通过推动装配式建筑、成品住房和绿色建筑“三位一体”融合联动发展,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已初具规模和雏形。江苏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顾小平介绍,今后江苏将继续分析研判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并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如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带头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推动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等。

示范试点转入推广发展

江苏是建筑业大省,包括63家特级企业和总数达30.66万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在内,江苏省的建筑业人才队伍在全国也属顶尖。“十二五”期间,江苏建筑业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是典型的支柱、优势和富民产业。

据悉,在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探索方面,江苏制定了10年规划,分为试点示范期、推广发展期和普及应用期等3个阶段。在2014年11月开始的试点示范期,江苏创建了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3个、产业基地20个,这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12个、示范园区4个、示范基地151个、人才实训基地7个、示范项目96个,形成了示范城市区域推进的态势,示范项目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示范引领效应逐步显现。

而具体到项目落地的县(市、区)级层面,对于积极参与的企业,则要求县级政府在土地出让、容积率奖励、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前预售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与此同时,利用这一机遇,各地则形成了一批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整体厨卫生产企业、装饰装修企业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促进了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态势。

考虑到近几年建筑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顾小平认为,江苏省建筑业的装配式发展已从试点示范期转入到推广发展期。

在进入这一时期后,除了江苏省的发改、工信以及住建等几个部门继续发挥引导资金的积极作用外,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江苏省住建厅,又如何进行在省级层面进行更好的统筹?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表示:“积极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如保障性住房)带头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全面推广应用‘三板’的规定,是一个重点方向。”

所谓“三板”,即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板和预制楼梯板,这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框架,可以有效带动产业的发展。统计显示,江苏目前已建成预制“三板”生产企业55家,实际产能为545万立方米/年,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1021万立方米,可以满足省域的需求。按省住建厅规划,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超过50%,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60%以上。

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陈晨表示,该省已经在装配式部品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起了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下一步会探索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机制。

深化运用具备多重价值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各地都已出台了有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意见或规划,分阶段提出了占比全部建筑比例逐步提升的实施计划。以江苏为例,2015、2016、2017三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360万、608万、1138万平方米,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从3.12%上升到8.28%。2018年1~11月,江苏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装配式建筑有哪些好处?刘大威表示,尽管建筑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和提升,但仍面临着结构不尽合理、在建造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科技含量不高,以及粗放型生产方式等问题。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推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带动新材料、装备制造、运输物流等行业同步提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考察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可以发现其主要采用装配化方式进行施工,类似于“先把房子在车间建好,然后再搬去组装”,这样可以减少80%的现场建筑垃圾和60%的材料损耗,并显著降低施工噪声和扬尘等,是贯彻绿色发展战略的生产方式之一。

根据国家要求,装配式装修是众多装饰企业当前和未来的重点研发和布局的方向,其中,装配式装修在装配式建筑评分体系中占比达40分。

金螳螂装配式建筑负责人汪建垚分析认为,装配式装修采用湿法施工、现场组装,现场施工工人只需要短期培训即可上岗操作,全面减少对成熟工人的依赖,这就突破了行业瓶颈;同时,这一做法可以缩减现场工期约50%(达到一定规模后,综合成本优势与传统装修可基本持平),针对追求高周转的地产精装项目、快速出租的公寓项目、快速办公的办公项目以及一线城市的酒店旧改项目,时间优势非常明显。而从过程看,装配式装修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块式拼装,施工过程拒绝甲醛添加,符合装饰行业及消费者“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范信芳也表示,装配式建筑可以让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减少80%左右,促使向产业工人转型,留下的20%左右因机械化施工,这意味着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工地上的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管理和安全的疏忽。

2019-02-28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31.html 1 3 江苏深入探索装配式建筑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