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钢结构

致敬搭建天梯的航天人

“钢铁战士”构筑强国梦

在中国新疆巴州境内,有一个过去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这里曾经是中国核武器的摇篮,它的名字叫作马兰。

来过马兰基地的人都知道,在距离基地生活区300公里外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试验场,有着一处承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钢结构塔架废墟,试验塔高102.44米,共有1088根杆件,重178.5吨,施工用时105天。当年所采用的施工技术远比不上飞速发展的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但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担负着施工任务的工程兵部队凭借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为我国的核试验争取了宝贵时间。就是这样一支工程兵部队,随着时代变迁,依然奋斗在我国国防和军队科研试验工程建设领域。

上世纪中叶,为“两弹一星”事业,大队官兵挺进戈壁深处,独立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塔、氢弹试验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场,圆满保障了各项国防试验任务,从此新中国挺起了民族脊梁,屹立于世界东方。

从那时起,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等科研试验陆地建设任务就再也没有和这个单位分开过。从大漠戈壁到林海雪原,从高原深山到海岛荒滩,一代代大队官兵南征北战,不畏艰险。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东北边陲,爬冰卧雪,攻克难关;在海南忍受蛇蚁蚊虫肆虐,战台风、斗酷暑,搭建天梯;在含氧量只有平原50%的青藏高原,拓土开疆,修筑天路。在筑国防基石、拱神剑天梯的强军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文明、特别守纪律”的光荣传统,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无私奉献的战士,托起神剑的丰碑”,这是张爱萍将军为大队的深情题词,也是全体官兵生动真实的写照。

从当年的手拉肩扛施工到先进装备更新换代,从施工“土法上马”到专利成果丰硕,大队也在一次次的任务历练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近年来,大队共有60余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获3项国家级工法、21项军队级工法,30余项技术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工程获鲁班奖,2项获詹天佑奖,2项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2项工程被评为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迈入新时代,习主席发出了“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号令,也祝愿大队在新时代的强军征途中续写更为壮丽的篇章,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02-28 致敬搭建天梯的航天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46.html 1 3 “钢铁战士”构筑强国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