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围绕高质量推进面向未来的大都市区建设,着力打造体现现代化特征、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发展能级的大都市区,进行了系统谋划部署。
大都市区将成为浙江现代化发展的引领极
浙江的大都市区建设按照空间格局,划分为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以此为中心,以环杭州湾、甬台温、杭金衢、金丽温四大城市连绵带为轴线延伸,以四大都市经济圈为辐射,拓展形成“四核、四带、四圈”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南翼。
从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浙江大都市区建设将按照2020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逐步实现发展目标。
一是到2020年,浙江省大都市区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特色优势更加鲜明、核心功能更加集聚、联系互动更为紧密、辐射带动更为显著。大都市区核心区GDP总量全省占比78%以上,常住人口总量全省占比7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各类人才总量超过1000万人,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城市智慧大脑服务面积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二是到2035年,四大都市区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闻名国际的开放之城、互联畅通的便捷之城、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绿色低碳的花园之城、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浙江省城乡实现高水平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战略资源配置中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创新创业高地、最具吸引力的美丽城乡示范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达到世界创新型地区领先水平。
大都市区建设要完成七项主要任务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以G60科创走廊为统领,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发展带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城。支持浙江(杭州、宁波)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构筑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各类开发园区整合提升,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闻名国际的开放之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等特色板块,打造长三角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高地、新型国际贸易金融中心,营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全面加快四大都市区城市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进程。
——建设互联畅通的便捷之城。以构建省际省会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市域城镇节点、城区点对点四个“1小时”交通圈为引领,重点建设杭州、宁波、温州空港枢纽,以及杭州城西、宁波西、温州东、金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轨道上的都市”,打造交通门户枢纽,构建城际快速通道,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发展未来智能交通。
——建设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突出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着力提升大都市区吸纳集聚能力,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转化,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水平,建立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老幼友好型城市社区,重点建设杭州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宁波东部新城-东钱湖新城、温州瓯江口新区、金义都市新区等城市功能平台。
——建设绿色低碳的花园之城。重点保护千岛湖-钱塘江生态安全带、杭州湾生态保护圈、浙北生态湿地、浙东沿海生态走廊、浙中生态廊道,构建大都市区生态景观带,推进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推动城市空间集约开发,推行低碳节能的生产生活方式。
——建设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建设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建设信息共享数据大平台,高水平建设“城市大脑”系统,打造安全智能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建设一批绿色智慧未来社区试点。
——建设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着力振兴大运河、钱塘江、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等四大诗路文化带,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彰显浙派特色文化风貌,重点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宁波文创港、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文化产业平台,扩大国际文化影响力、激发城市文化发展活力。
四大都市区建设各具特色
杭州都市区要以数字经济为特色,发挥其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辐射作用,重点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沿湾智造大走廊等功能平台。
宁波都市区建设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重点打造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北翼产业制造大走廊、甬江科创大走廊、环象山港-三门港-台州湾海洋经济平台等功能平台。
温州都市区建设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重点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沿海先进智造产业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等功能平台。
金义都市区建设以丝路开放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重点打造金义科创廊道、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金义国际陆港新区及快递物流中心、金义综合保税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