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为期4天的亚洲设计盛会“设计上海”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这是“设计上海”的第六次亮相,呈现了来自32个国家及地区的400余个品牌的产品,在大量的设计新品中传递精致的生活美学艺术。与此同时,50多位享誉世界的设计师在这里亮相,40多位设计大师在这里进行演讲,和观众分享他们独具匠心的设计产品、充满智慧的设计经验和新潮独特的设计想法。
展览开幕当天,一场精彩的设计论坛便在Gareet Hwang、崛雄一朗、臧峰等引领潮流的设计大师的对话中拉开了帷幕。其中,在以“技术、工艺和创造力——朋友还是敌人?”为讨论话题的设计论坛中,羊舍YANG HOUSE创始人、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杨明洁,独立设计师、数字艺术家张周捷带来的想法与观点尤其精彩,对当下中国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应用新技术阐述了独到的见解。
杨明洁:设计人要学会处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究竟应该为了什么而设计,设计能否改变社会,改变生活?带着这样的思考,杨明洁在题为《技术与人文的边界——如何处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的演讲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谈及设计就应该回到设计本身,设计的本质是解决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设计产品除了在审美层次上应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之外,在使用层次上也应该关注功能上的需要和情感上的诉求,面对不同层面的人和群体时,设计关注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面对用户时,如何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和契合用户的实际需要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面对群体时,要考虑产品和该群体的精神文化是否契合,要使产品的文化力量和独特标签与该群体产生一致的身份认同,增强设计产品的文化归属感。
在谈及设计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杨明洁和大家分享了近两年“羊舍”展览中不断使用的“Y”字架结构,这是一种虚拟的网络化结构,是可以持续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构件材料,由一个节点组成并可以不断组合、生长成为更多形态的设计作品。该产品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解决展览资源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问题,这也是设计在人文层面上改善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个进步。
杨明洁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有正面的启迪意义,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整体的模块化和资源的可持续化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点。在人文层面上思考设计如何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社会和生活,如何推动人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话题。
张周捷:充分利用技术革新开启全新创造力
张周捷是在设计过程中喜欢并善于运用计算机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强调数字艺术设计的设计师,在设计行业中独树一帜。他在题为《技术革新开启全新的创造力》的演讲中认为,批量化、机器化、模具化的大生产以及其他各种新技术的革新,为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多创新思潮,推动了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目前的大量设计作品都在使用这些技术,设计产品更加先进与便捷。
技术在不断革新,原先的设计方法论还适用于现在的设计生产吗?张周捷认为,目前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是远远滞后于设计技术发展的,现代的设计需要和计算机进行交流,需要重新去思考什么是设计,如何去做设计,不能固囿于原先的思维模式。
张周捷格外重视和计算机进行交流,他认为,首先,计算机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远远超过人脑,有着人脑达不到的数据处理精度和无穷的变化度,仅仅改变一个参数,计算机设计的作品形态就会出现千变万化,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其次,计算机创造是多维度的设计,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是有伸展性的,不会被某一个思维固化,可以生成很多动态的设计,而非静止的模式;再次,计算机设计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够根据每一个人的审美和喜好以及不同状态下的状况设计出最合适的产品。
利用数学逻辑进行设计制造,训练计算机进行设计,这是张周捷的设计亮点。张周捷数字实验室呈现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数字家具产品,椅子系列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椅子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性和实验性,表面看似是简单的线条组合,实际既具有动态的力量美感,又表现出极简的逻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