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在安徽滁州召开该省水泥行业智能制造现场会。来自安徽省经信厅及有关市、县党委、政府及经信部门,安徽省水泥协会会员企业和非煤矿山等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
此次会议召开是为了学习全椒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厂建设和发展经验,提升该省水泥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的示范推广,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指出,水泥行业是传统原材料生产行业,更是安徽省特色优势产业,运用人工智能和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水泥工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我国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海螺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集成运用,凭借行业领先的工艺和装备技术,拓展节能环保和装备制造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创新融合之路。
牛弩韬强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及智能制造产业,是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海螺智能工厂建设为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启示,全省水泥及非煤矿山企业要以海螺为榜样,牢固树立“技术立企、创新强企”的理念,摆脱新增产能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服务延伸创造价值,持续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争做智能制造的驾驭者、先进制造的领航者、智能制造的践行者。
会上,海螺集团重点介绍了水泥智能工厂和CO2捕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海螺水泥全椒智能工厂现场,了解数字化矿山系统、专家优化控制系统、智能质量控制系统、供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及辅助巡检系统、能源管理等七大系统的运行情况。
据介绍,自去年8月全椒海螺智能工厂建成投入运营以来,经测算,各类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显著下降,生产运营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提高了生产运营质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经济、环保及社会效益有效提升,实现了整个制造过程信息化、可视化和智慧化,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水泥数字化矿山,首个集成自动取样、自动制样和采用熟料率值配料的智能质量控制系统,首个集成在线销售+智能发运+物流监控一体化销售系统。与此同时,该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与集成创新成果,已申报知识产权6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和软件著作权22项。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后,每年可多利用低品位矿石30万吨,节电578万度,节标煤4680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减员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