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的家装行业“蛋糕”,却是服务行业中口碑最差的。经历过装修的消费者,或都深有体会,装修期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地脏乱、恶意增项、坐地起价、拖延工期、没有保障……装修中可能出现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之所以让无数消费者为之郁结,正是因为传统家装公司无法真正把控工人。为了解决这个痛点,3月6日,互联网家装公司爱空间发布打造信息化产业工人战略,提出用“标准化+信息化”开启“信息化产业工人”新时代,挑战传统家装行业顽疾。 “顾客的差体验,其实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麻烦,另一个是活儿不好,所以爱空间提出用‘标准化’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在谈到行业痛点时,爱空间创始人兼CEO陈炜表示,“先用标准化的产品减少顾客的麻烦,再用标准化的‘人’来解决活儿不好的问题。”那么,信息化产业工人是怎样的?陈炜认为,简单说就是家装行业的“专车司机”,而爱空间就是家装行业的“滴滴专车”。 这套已经落成的体系,既形成了对产业工人的约束,也建立了对消费者的保护。而在此前,爱空间已然完成了标准化产品和信息化系统的配置,加上本次发布的信息化产业工人战略,至此,爱空间完成了标准化家装三大基础设施建设。 与以往装修工人不同,爱空间的工人都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坐姿标准的出现在现场的观众席中,给人专业靠谱的形象。伴随着家装行业首部记录工人的微电影《应许之地》和MINI舞台剧《产业工人的一天》落下帷幕,那些一直藏在工地现场、很少抛头露面的工人师傅们走到了台前。 不过,在爱空间给出的产业工人收入top10的数据中看到,排名第一的油漆工平均月收入可达到2.5万元,排名第十的地平工平均工资也在1.7万元。“不用到处找活”“不用年底讨薪”“收入稳定,有保障”等等因素成为这些装修工人愿意接受专业化培训,并晋升为信息化产业工人的原因。 在陈炜看来,装修工人,这个像水电煤之于国家发展,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对于阿里巴巴一样的基础“建设”之一,一直被家装行业忽视。他颇有感慨地说,就像京东物流标准化的快递员,美团外卖的配送小哥,餐饮行业的海底捞服务员,装修行业也需要通过“体制-标准-培训-系统-文化”五个要素来管理人。 长久以来,家装工人对于装修公司来说,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自由散漫、难以管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缺陷,常常导致消费者的不满与投诉,但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只能从管理模式入手,剔除固有的“工长外包制”,做自己的直管工人。 可如此一来,家装公司就必须投入人力财力,在信息化系统与结算方式上与之匹配,这一系列的“革命”令多数装企望而却步。但陈炜却成为那个不信邪的人,从品牌创立伊始,他就开始探索家装行业用工模式的变革。 据了解,从2014年到2019年,5年时间,爱空间沉淀出一套培养信息化产业工人的模式。整个培养流程,让一名普通的农名工/装修工,经历身份革命,去中介化直接被爱空间雇佣,拥有基础的生活化保障,成为爱空间的工人。之后,工人再经历技术革命,以国家160多个工序的认证要求为标准,通过匠心学院的培训考核,成为产业工人。最后,经历信用革命,应用魔盒系统和熊师傅APP成为信息化产业工人。可以预见的是,多年以后,家装师傅们或不再是背负“没文化”标签的社会底层,而是富有主动服务精神的一群“新时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