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业界·观点

倡导“品质+文化”的新产业模式

关于上海住宅装饰产业发展的思考

倡导“品质+文化”的新产业模式 ——关于上海住宅装饰产业发展的思考 □李兴龙 在新时代,上海住宅装饰产业如何以新的姿态再前行、再出发?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概念。在“四新”的感召下,上海住宅装饰产业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的“内涵式”转变,“品质+文化”的新产业发展模式日渐清晰。 当前,上海住宅装饰产业中已有一批龙头企业勇立创新转型潮头,成为再前行、再出发的弄潮儿。全屋定制装饰、一站式成品装饰、互联网+装饰就是当前比较成功的新产业模式。笔者以为,其可示范意义在于: 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新型住宅装饰软件,让消费者方便快捷地明白装饰预算、施工周期、效果图案以及所有材料产品的等级标识;即使消费者业主不在装饰施工现场,也能通过手机互联网了解现场作业动态,把过去业主“不知情”装饰转变为“无忧虑”装饰,这是对传统装饰的颠覆。 二是通过齐全的样板房展示,让消费者在亲近体验中产生极大的审美感和获得感,所有体验的家具、材料、产品,包括色彩、陈设、软装等,都让你去自由选配、自我设计、自主把握,从而产生装饰的自信。这种服务模式为消费者业主带来了极大的尊重,充满了人文关怀,实现了“家文化”和“为你定制”的理念交融。 三是实施规范化合同签约,即以行业协会和工商管理局制定的示范合同和“3.15标准”为硬约束依据,让消费者业主与装饰企业之间的签约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对等契约原则。 四是绿色环保更加成为宜居装饰的品质承诺,让消费者业主在实景中体验,不再为有毒有害的可能性而去担忧。 五是通过创意设计语境和立体模拟效果投影,让消费者业主和设计师共同融入“家文化”的对话场景中,设计审美能够极大满足消费者业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装饰,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中获得“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启迪。这种服务导航将成为上海住宅装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向。 值得一提的是,“新装饰产业模式”的装饰价格也相对较低,品质等级相对更高,工期进度相对快捷。从聚通、统帅、佳园、关镇铨等上海滩家装企业实施的整装系统工程来看,其普遍特征就是价格降低了,品质上去了。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大量引入工厂化定制直销,没有中间环节,节省了成本;另外,装饰的集成式配套率很高,使“现场制作”变为“成品安装”,工艺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也强了。 上海在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智慧城市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响“上海采购,上海服务,上海品牌和上海文化”,对上海住宅装饰产业来讲又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挑战看,随着国际化大都市整体水平的提升,住宅装饰的品质必须有对等匹配,一些装饰企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从机遇看,装饰产业通过“四新”的凝炼和洗礼,日益走向理性,其“品质+文化”的含金量、性价比将更加凸显它的优势。因此,一大批已经完成转型的企业或正在转的企业,将迎来新产业市场经济机遇,一大批家居材料、产品企业也将在“设计引领”和“新装饰产业模式”的引领带动下,成为循环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笔者以为,上海住宅装饰产业要在创新凝炼中再出发、再前行,关键要破除路径依赖,对过去二、三十年来的产业模式要再审视、再明确、再提升,着力在创新转型中开辟新的疆域。 思考一:探索、创造整体装饰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具体做法上,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桥梁作用,要把“新装饰产业模式”的成功经验传导出去,成为广大会员企业、技术人员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板果实。同时,要全力聚焦一大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疲惫状态的中小企业,通过归并加盟或管理培训的形式,把他们融入到“新装饰产业模式”中来,或使之通过效仿构建起新产业模式,让他们成为一支充满活力的新产业装饰劲旅。如果这点做不到,“新装饰产业模式”是有局限的,也是很难持续的。 思考二:倡导、主张创意设计引领产业发展新理念。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设计之都”以来,上海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等展现出“创意无极限”的强劲势头,通过创意思想来提升设计原创所成就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没有创意,就没有灵魂”已成普遍共识。因此,新的“装饰产业模式”的最重要元素就是用创意来创造生活,用创意杠杆撬动装饰品质的提升,在系统设计中彰显“文化和品牌”“时尚和风格”“绿色和智能”之间的关系,达到启迪审美、引领发展的目的。 长期以来,住宅装饰设计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有了电脑软件以后,真正能够贴近市民生活、展示地域风采的作品似乎不多,所谓新中式、欧陆式、田园式、海派式、江南风等设计风格中,难以找到具体的文化定性、风格定性、传承定性的考量。“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设计,总让人感到这仅仅是形态上的设计而不是思想上的原创。为什么“和式”一直以来是那么的简洁而又富有诗意?为什么石库门“家居”总让人有挥之不去的乡愁情结?为什么近现代纪念性楼宇都以“典雅”的表情拥抱着这座城市?我们并不要把装饰文化简单地回到从前,而应寻求设计不能离开现实的、地域的、民情的和文化的客观存在。因为,存在永远决定意识。 思考三:拓展、穿越装饰产业链互融联通的新空间。当前,许多材料产品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在转型,以“供应+安装+保修”为抓手,满足了消费者业主的需求。比如:涂料、地板、门窗、地热、吊顶、空调、照明、厨卫等集成式材料产品门类,都以“全程式供应安装”的特征来进入市场的。因为,随着装饰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材料产品的生产与安装不一定是工程队工人可以去完成得了的,特殊的安装技术只能靠专业工匠安装,比如地暖和特殊的地暖地板、不锈钢水管、彩绘涂料等。基于这个原因,装饰现场施工人员在减少,工厂定制安装在增多。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住宅装饰现场施工的主体劳动力将逐渐由项目负责人和设计师替代,企业将转向成为一个咨询管理实体。因此,新装饰产业模式的企业要有驾驭线上线下产业链的合作能力,拓宽技术和管理眼界,在练好内功和增强软实力上下功夫。 思考四:坚守、把握装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当前,“马路游击队”式的装饰现象依然存在,他们以收费低廉的服务吸引、误导消费者;他们大多以手工现场作业方式进行,做工质量低,缺失诚信,成为“四新”装饰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 住宅装饰实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转型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全面的,比如“新技术”机制,关联到通过新的技术载体来完成施工作业,让施工作业不再扰民,更快捷方便;“新业态”机制,更凸显模式创新的示范效应,为一大批中小企业创造可复制的转型条件,并成为一种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态势。同时,要广泛开展“四新”企业的示范基地建设。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以节能节约、绿色环保的装饰要领来实现消费者业主的品质宜居;“新模式”机制,涵盖预防诚信危机、关门走人的社会稳定问题,涉及到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法制管理、行业管理来减少投诉矛盾;“新产业”机制,更加突出产业的经济带动性、提高就业率以及社会GDP的创造。 思考五:培育、开创装饰产业科技管理人才新局面。上海市委、市政府每年工作报告中都把“人才强市”和“人才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举措,强调要构筑有利于重点突破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 加快建立“四新”人才培育机制,也是当前上海建设“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和“品牌之都”的战略需要,是新时代上海全面提高住宅装饰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对此,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集团都要为转型期的住宅装饰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人才培育、投融资建设上予以倾斜,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加快搭建“四新”创新、创业的各类服务平台,健全市场化人才引进机制,让“四新”人才成为企业创新转型和引领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上海住宅装饰产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总趋势,“品质+文化”的新产业模式必将在为人们构筑宜居环境中做出新的贡献。

2019-03-11 关于上海住宅装饰产业发展的思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66.html 1 3 倡导“品质+文化”的新产业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