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月26日,江西省南昌市城乡建设局在官网公布了一份《南昌市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社保存在问题人员名单》,“社保不合格”或“无社保证明”者多达2万余人。3月11日,广东省广州市住建局公布《注册人员注册状态异常企业名单》,多达3529家。3月18日,海南省公布了277人的挂证“存疑名单”。3月19日,湖南省公布了该地区挂证“存疑名单”,涉及52435人……这些地区公布“挂证”存疑名单,释放了严厉打击“人证分离”现象的信号。
这些人证分离的人员就是俗称的“挂证族”,将个人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到其他工作单位名下。
那么,各地缘何严查工程建设领域注册人员“人证分离”现象?这些“挂证族”又将何去何从?
多部委联手整治“挂证”问题
“人证分离”潜藏着很大的危害,一定程度上破坏市场秩序。而对建筑行业来说,“证到人不到”,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都令人担忧。比如有的人热衷考证,纯粹是为了挂靠赚钱,但又不从事相关行业,这会带来建筑质量与安全隐患,甚至危及公共安全。同时,“挂证族”的存在,说明注册建造师等建筑业人才缺口和实际需求有差距,建筑企业只好“租证”,折射出一些建筑公司不愿意雇佣真人才、只愿雇佣真证件的畸形。
正因为“人证分离”有很大危害性,近年来国家多部委联合打击挂证现象。2018年年初,多部委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尽快从整体上解决“挂证”问题。人社部的社保一卡通、住建部的“四库一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覆盖范围和功能将不断扩大,持续推进职业资格信息的公开与共享。
减少企业对资格证书的依赖,也是从根源上杜绝“挂证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住建部清理与企业资质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降低资格门槛,减少企业资质与人员资格之间的挂钩,实际上就是减少企业在资格证书上的硬性任务,为企业减负,增加发展活力。
去年11月,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明确对工程建设领域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排查,严肃查处持证人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等“挂证”违法违规行为,并确定排查工作具体时间表。
“挂证”背后的行业问题
既然国家明令禁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个人铤而走险呢?各地“挂证”存疑名单背后原因又是什么?
“没有建造师就开不了建筑公司。”江西一名二级建筑公司负责人表示,为承包工程,公司需要升级,需配备相应数量的一级建造师,有些单位就会与拥有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的人签协议,他们的人事关系不用转过来,只需将证挂在公司,由企业向“挂证”人支付报酬,一般的价码是一级注册建造师一年10万元左右。这也意味着考一级建造师后,证挂在一家建筑公司,一年可拿10万元左右的年薪。
有证的人不会干活,干活的人没有证。事实上,建筑领域职业资格考试考察的内容,和实际工作需要并不完全相符。国家规定、企业需求、人才素质之间的不匹配,是“挂证族”依然活跃在市场中的关键原因。
“挂证”人员切勿因小失大
今年2月2日,住建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补充通知》明确表示,自查自纠期限延长至2019年3月31日。
也就是说“挂证”人员以及单位的自救时间还有十天,住建部通知也明确了存在相关问题的人员、单位,在自查自纠期间,对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不再追究其相关责任。
此次“挂证”专项整治,将对违规的专业技术人员撤销注册许可,自撤销注册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对违规使用“挂证”人员的单位予以通报,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租个证就能拿10万元年薪的日子结束了,‘挂证’者要么全职要么注销,已有建造师证书且纯粹为了‘挂证’赚年薪的人,一定要清楚项目风险大,而且现在实行的是项目终身负责制,‘挂证’务必谨慎,一旦发生事故,项目经理可能面临刑罚。不要图小利而失去个人未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路桥高级工程师分析认为,今后有能力有真本事的建造师,待遇和含金量将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