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境界。近年来,我国竹材资源开发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国家创新战略的感召下,不少竹材加工生产企业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以竹代木”和“以竹胜木”的理念已成为竹材建筑装饰领域的发展态势,为丰富我国建筑装饰文化内涵,拉动竹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
世界竹子看中国。据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竹子种类和竹林面积占全球总量的1/4,产品包括一万多种,竹产业就业人数达800多万人,年产值达2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竹产业的年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
中国竹子看安吉。据资料统计,目前浙江省安吉县境内有75%的植被覆盖率,约有七万余公顷竹林,有近两亿株毛竹抚育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竹子成为当地原生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局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战略,提出了“打造世界竹都”的目标,在引导竹材加工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科技创新和竞争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竹材加工生产与建筑装饰的对接势头日益高涨,拓展了竹产业发展空间,也促进了建筑装饰产业水平的提高。
为加快推进我国竹材装饰产业的发展,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于2013年成立“中国竹材装饰(上海)设计应用推广中心”,把设计研发与竹材制造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增强“信息、人才、市场”三大资源的集聚,更好地服务、服从我国竹材利用事业发展,服务全国竹材加工生产企业的发展,服务全国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发展。上海室内装饰设计、研发资源不断相拥安吉、杭州、江西、福建、湖南、安徽等重要竹产业基地,把设计研发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聚焦竹材在建筑室内装饰领域中的开发应用和文化创意,积极与当地政府、行业组织和规模企业共同打造竹饰基地,形成了竹材在建筑室内装饰领域中应用的基本发展方向。
竹材建筑装饰已成为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
2010年中国世博会开启了全竹建筑装饰新时代,法国馆所用的竹地板量就达到了四千平方米之多,印度馆圆形竹子的穹顶是那般的诗意,德国、印尼、越南等十几个国家场馆使用的竹饰是如此的美妙,充分表明,竹材是全球经济普遍认可的建筑装饰资源。
“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作品,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其中,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彰显了中国竹文化神韵。
据资料反映:芬兰建筑大师佩卡·萨米宁主设计、中国建造的“无锡大剧院”室内装修使用了可再生环保型的竹材达200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使用竹材的公共建筑。往常各地剧院装修都选用硬木,而无锡大剧院则结合当今世界新趋势,以竹代木。仅歌剧厅墙上装饰板块就用了2万多片竹块,涉及1万多个品种。每一块都是单独设计,既有微造型,又要满足声学效果,由电脑数控进行切割,结合外部的蜻蜓形象以共同体现生态特征和地域特点。萨米宁坦言:“我是建筑师,设计过很多建筑。无锡大剧院这一建筑对我而言,是实现我年轻时梦想的一个过程。”
据资料反映: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主设计、中国建设的“济南大剧院”全部采用现代高科技环保竹材,整个剧院内部采用20000平方米大型竹材装饰材料,是继“无锡大剧院”之后,我国竹材在剧院内大量运用的又一成果。“无锡大剧院”和“济南大剧院”这两大杰作可以说是当今中国建筑室内史上最大规模运用竹材装饰的标志性建筑,它把东西方建筑文化审美融为一体,糅合了设计、音乐、哲学以及东方精神。
成功运用竹材作为室内装饰元素的工程还体现在中国建筑师设计和建造的“东营大剧院”“深圳证券交易所”“吴昌硕纪念馆”“安吉君澜大酒店”“大年初一”等,开创了中国本土设计师成就的竹材建筑装饰新局面。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016年9月浙江龙泉宝溪村国际竹建筑双年展,12位世界建筑大师打造出18座充满诗意、穿越时空的竹建筑,表达了建筑师对未来乡村建设的思考。虽然它是一个展览,但已成为当今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一个典范一个缩影一个标杆。用竹材构建的“桥”“精品酒店”“青年旅舍 ”“竹餐厅 ”“陶瓷工作坊”和“当代青瓷艺术馆”等,都是那般的生动,处处彰显美丽江南竹韵所蕴含着的风雅颂。竹材建筑装饰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竹材建筑装饰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问题
近年来,安吉原竹行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成功研发了“原竹防腐、防霉处理工艺”专利技术,经过该专利技术处理的竹材,使用年限得到大幅提升:用于室内空间装饰的使用年限达30年以上,半室内空间使用年限达20年以上,室外空间使用年限达10年以上,解决了原竹防腐、防霉、防虫问题,延长了竹建筑装饰的使用年限,原竹建筑装饰在文化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中,从很短缺资源转变为比较丰富多样。
长期以来,建筑装饰领域缘何青睐木材而不敢大胆使用竹材?当今许多成功的竹材建筑装饰工程又缘何未能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市场?其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何在?
——从当前建筑装饰领域看,重木材轻竹材的传统观念一直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由于建筑装饰的特殊要求,竹材的施工工艺和质量体系标准与木材相比,存在应用上的材质差异性和不匹配问题;竹材加工成本高,其价格不比木材低,有的甚至超过木材;目前中国建材市场和工程项目,木材一直处于建筑业的主材地位没有变。尽管现在有了竹钢、竹木装配套式建材,但多停留于试验样板。
——从科创和实践运用上看,以竹代木或以竹胜木的实践虽有成绩,但科技含量不够高,比如,竹材与钢材、塑料、木材、混凝土、天然石材等复合工艺上的不足,也因其科技创新的不足,带来竹材在建筑装饰运用上的局限,比如,用复合竹材建造装饰的公用厕所,虽然已经运用但没有从示范中形成政策上的支撑,有园林景观中的亭台楼阁桥、山村民宿、歌剧院、长途客车集散中心、机场、高铁、养老院、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旅游风景建筑等,都存在运用上的局限没有拓展出去。
——从消费者对竹的观念看,长期以来人们对竹材的偏见一直“牢笼”着住宅装饰领域。竹木复合制成的地板、护墙板、门扇、写字台、餐桌椅、橱柜甚至厨房家具等都已经很成熟了,但人们总认为竹子会发霉出虫,档次低,因传统不科学的观念制约,使竹材在建筑装饰领域成不了大气候。
——从加工生产企业现状看,第一类以板材为主,主要用于货物运输集装箱、建设工地填铺。第二类以竹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为主体。第三类是集约内涵式生产,近十几年来,竹材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设计研发、应用推广等手段,生产出许多用于建筑装饰、园林景观装饰、家居陈设以及丰富的软装之类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整个竹材加工处理时间比较长,成本比较大,给企业带来压力,加上投资回报周期长等诸因素,成为当今竹材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从室内设计实践应用看,竹材加工生产企业的设计力量普遍单薄。竹材设计是指产品,室内设计是指空间,两者紧密关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竹材建筑室内装饰。但现状是两者都缺乏相对应的协调设计机制。比如,形态设计、造型设计、空间设计和装饰设计与竹材设计脱节现象严重;竹材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多数设计师不知道竹材生产基地,比如安吉的“永裕”,杭州的“大庄”,江西的“贵竹”以及福建的“南平”。因为不知,也就不法获取材源,因为缺材,也就无能激起对竹设计的创意灵感。设计师对古代竹韵与人文的层面有所了解,而对竹材在建筑装饰领域中的应用却总是不够清晰,有的还把竹材视为低端材料,造成了极大的设计与应用的局限;另外,竹材建筑装饰至今没有在设计、制造、施工、安装、环保、安全等方面形成体系标准。
——从前瞻理念与落地上看,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设计机构都在宏观上提出了竹材建筑装饰创新理论,但缺乏顶层设计的战略,包括领军人才资源开发、科技生产力资源开发、竹材建筑装饰资源开发、美丽乡村民宿资源开发、生态特色小镇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缺少具体线路图,“前瞻理念”与“创新落地”之间严重脱节。在江南沿海一带,每年都有竹材装饰的高峰论坛、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和设计大赛,声势影响很大,人来人往热闹,对推广竹材应用、让人们知竹爱竹以及对竖立企业形象方面起到了传播作用。然而企业家更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动,要的是政策能够转化为市场、作品能够转化为产品、理念能够转化为战略、合作能够转化为效益。
——从政府扶持与转型上看,竹材建筑装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但长期以来一直没能真正凝炼出一支具有规模化、标准化、创效益的竹材建筑装饰产业大军。发展我国竹材建筑装饰产业离不开政府扶持,比如在政策、用地、税收、资金、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扶持。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竹材研发的智力引进,特别是把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推进地方创新型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吸引一批在竹产业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机构、企业、人才之间开展合作,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走通以竹代木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竹材研究泰斗张齐生院士生前曾说,国内竹产业处于其艰难的发展时刻,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需要形成创新的战略联盟,坚持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理念,走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对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发展建议:
——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竹材建筑装饰是绿色低碳的,是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新型产业。当前,要加大竹材应用的宣传、展示,让市场、设计师和消费者认知竹材的应用,为增强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应用造势。
——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形成生产加工、设计研发、装饰施工、展示交流互补促进为一体的集成系统运行机制,把竹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下来。
——特别注重竹材加工生产企业与建筑、室内装饰设计、施工企业对接的产业集群。
——据《世界竹藤通讯》发表的《中国竹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竹材建筑装饰产业存在的困难很多,比如,在“竹材加工机械”方面,提出我国“木材工业机械”有大规模的全套设备,而“竹材工业机械”的发展却受到限制,特别是前期“竹秆采伐”和“竹加工单元”两个环节无法选用木工机械去完成;在“建筑结构领域的拓展”方面,提出要构成我国自有可持续资源使用的竹木建筑结构体系,达到发达国家的使用水平,可以扩大我国竹材市场和使用范围;在“标准与认证”方面,提出了制定竹结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建议“参照美国标准院的NDS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竹产业相关标准;在“金融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提出了我国竹加工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竞争激烈,难以通过自身的积累完成产业规模化,建议引进外部资金,通过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加快对新型竹材装饰产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对有成果的竹材生产加工企业、竹材研发设计机构和竹材装饰实体施工企业在科技引导、知识产权、人才应用、资金输入等方面的支撑,使企业科技创新的造血功能得到增强,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建立起校企研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建立专业竹材装饰设计学科,培育出当今经济社会竹材设计与应用的青年人才。
结束语:
开辟竹材建筑装饰产业新天地,走通以竹代木的“华山”之路,道阻且长。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批优秀、成功的竹材建筑装饰工程和示范项目,看到了知竹、爱竹和用竹的文化取向。据悉,建设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开发的项目,预计将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的资金。竹材作为生态建筑装饰之一的发展态势是必然的,全屋建筑竹饰也将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休闲农业中成为返璞归真的时尚和亮点。因此,只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竹代木的建筑装饰产业一定能行则将至。
据资料显示,中国木材供需缺口每年约4.5亿立方米。而作为建筑装饰可用的竹材,每60根竹子经加工后便可代替1立方米的木材。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确立的“2015年~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共有17个发展目标,其中有7个与竹藤密切相关。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竹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替代品-新型绿色建材;竹材可以代替水泥,用于建筑装修和建造防震建筑结构。
——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