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协会动态

供应链战略优化中的金融科技赋能实践

供应链战略系列报道(三)中,详细介绍了筑集采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基于自身优势持续开展的创新实践,即:

创新实践一:以“2C”的视角整合“2B”类供应链金融产品。

创新实践二:供应链金融从融资工具到广义的支付工具。

创新实践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从后置式到前置式。

在未来,现代科技应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业务发展,脱离金融科技的支撑,将难以实现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对筑集采来说,践行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场景结合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需要持续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本期我们将探讨: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向数字经济转移的大背景下,筑集采如何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不断促成产业合作和边界融合,推动智慧型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加速到来,用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科技赋能一:精准风控

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AI、风控模式算法等技术精准画出用户画像和业务画像(包括:招中标关系、上下游关系、人企关系、资金交易关系、担保关系、舆情等相关事件关系等等),这样就能有效地帮资金方认定真实贸易背景、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进行风险定价。

科技赋能二:事件可溯源防篡改

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电子签章等技术确保平台数据的不可篡改,并具有可追溯性。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传输和账本记录机制,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还起到了记录交易流程、监控告警等作用,为多方参与的复杂交易流程提供了防篡改、可溯源、具有公信力的客观记录。随着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可以预见区块链账本将会被司法机关广泛采纳作为法律证据,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商业纠纷中维权取证的难度和成本。

科技赋能三:真实性识别

解决方案:通过机器视觉、生物识别、OCR、自然语言处理、电子证书、LBS、AI等科技手段对用户身份、交易背景真实性进行识别。

欺诈类风险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依然存在,在票据、订单、仓单等票据证明类文件没有完全电子化的今天,仅仅通过交易流水、财务报表等数据不足以证明其交易的真实存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的证件和票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化分档归类;通过OCR识别技术可以提取票据和证件中的结构化信息,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效率。

此外,交易真实性还可以通过风控模型进行更加全局的监控。风控模型结合规则引擎,从多种数据源汇集不同维度的数据,从而判别交易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结语:在列举的三个运用金融科技赋能的场景中,筑集采已经规划了区块链部署方案和搭建风控模型的战略计划,票据验真功能在后续也将通过寻求与三方系统对接来实现。总体来看,供应链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筑集采将牢牢抓住金融科技的核心,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更好地服务小微、践行普惠,为用户及合作机构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科技服务。

2019-04-18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57.html 1 3 供应链战略优化中的金融科技赋能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