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城市更新迎挑战 文明施工写新篇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建徐汇区体育公园上海体育场综合改造项目纪实

从20世纪末开始,“八万人体育场”这座标志性建筑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多少人关于体育的梦想与记忆。如今,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推进新一批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体育场所在区域将进行整体性规划调整,重新谋篇布局,万众瞩目的上海市地标性体育场所将升级改造成为全新的徐家汇体育公园。

在体育公园改建项目中,主要承担体育场综合改造一期工程以及东亚大厦外立面改造任务的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项目部,齐心协力面对这一城市更新的挑战,在改建施工中始终以文明施工为重心,坚持严格化、高效化、人性化管理,弘扬“争第一”的优良传统,为改善城市风貌不懈努力,树立了上海建工的良好品牌与形象。

更新改造 续写精彩

徐家汇体育公园内的“一场两馆”(八万人体育场、万人体育馆、上海游泳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体育建筑的典范之作。“一场两馆”既是我国不同时代体育建筑的标杆,也是城市发展中文化盛事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不过,随着人们对于体育运动需求的提升,以及上海打造“国际赛事之都”的既定目标,曾经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体育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徐家汇体育公园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35.96公顷,更新改造工程中,将保留和改造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和东亚大厦四栋主要建筑,其余建筑基本拆除。改造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不仅将成为卓越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还将成为上海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

上海市民熟悉的“八万人体育馆”,将在保持原外立面风貌的基础上结构加固改造,这一更新改造,可谓是对大师之作的一次精彩的续写,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结构与风貌,还在其基础上提升内部空间功能,使其成为能够举办顶级国际赛事的一流综合性室内场馆。

高新技术 高效管理

在上海体育场综合改造工程中,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人员管理,上海建工一建项目部都力争做到最好。首先是技术方面,主要体现于对BIM技术的运用,如通过对现场的实地排摸,将实际管线的位置运用BIM建模技术模拟,将新老管线的位置复核,再与结构加固区域协调后,确定了先临时施工部分新管线,将原保留管线翻交至新管线内保证运营,有效解决了与结构冲突的矛盾。

其次是人员管理方面,在项目施工期间,通过人员定位芯片、人脸识别系统、门禁系统等高新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项目执行经理张杰接受采访时说:“项目施工的同时保持体育场赛事的正常运营,这种情况下需要有计划性的整体高效管理。”比赛停工期间,组织工人在食堂区域休息,并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赛事期间关闭施工区域相应的内部施工大门及外部10号大门安排专职人员看守,确保现场秩序。目前工程改造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施工至今体育场所有赛事活动均安全、稳定地举行,严格高效的管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明施工 安民安心

文明施工,使喧嚣与宁静共存。由于体育场为开放式的公共区域,项目部对施工场地搭设了全封闭式围墙,最大程度控制噪音、扬尘、防扰民,使施工区域与外界公共区域完全隔离,实现绝对的安全与安心。

施工方将办公场所设计成“蓝色阳光房”,使之融入上海体育场整体景观之中,不显突兀。同时,施工区域采用全包围式围挡,大幅降低施工可能带来的扬尘问题。全包围的围挡保障了周边道路的安全,方便行人通过,最大化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在举行重大赛事时,施工方积极与赛事主办方沟通协调,赛事开始期间暂停施工并集中所有建设者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避免与大客流量有所接触。为了减少噪音对市民的打扰,项目部在拆除地坪时,限定每天上午7点以后施工,晚上6点前结束。为了确保园内道路的畅通和市民穿行安全,施工方通过加装道路减速带,划出了统一的行人通行道路和机动车通行道路,实现了安全和便利合二为一。

改善城市建筑风貌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上海体育场的综合改造工程是使上海这座城市焕然一新的关键一步。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在此项目中的高标准策划、严格化管理、亲民化施工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上海一建、勇攀第一”的精神与文明施工、绿色建造的能力,为建筑改造、城市更新续写着华丽的新篇章。

2019-04-18 盛媛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建徐汇区体育公园上海体育场综合改造项目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65.html 1 3 城市更新迎挑战 文明施工写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