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专版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匠心打造精品项目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吴房村项目建设纪实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江南水乡的新布局……4月10日,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映入记者眼帘的这些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然而,这其实是有着114年历史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上航局)承建的奉贤吴房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一期工程的实景。

百年中交上航的新使命

当日下午,在中交上航局吴房村项目部会议室,项目经理曹峥向记者介绍道: 中交上航前身是“浚浦工程总局”,创立于1905年12月26日,现为全球最大的疏浚公司——中交疏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中交上航以雄厚实力、优良业绩享誉海内外,先后承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和维护疏浚、洋山深水港陆域形成和疏浚、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上海横沙东滩圈围、厦门机场大小嶝造地、浙江曹娥江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枢纽、云南抚仙湖生态修复工程等数十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多次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奖、大禹奖、鲁班奖、国家质量金奖等大奖,为我国水运事业和民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81年,中交上航局率先走出国门,在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承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巴西桑托斯港、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等工程,为中国水运业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决策开启新征程。中交上航局秉承中国交建“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以“卓越运营”为导向,厚植“人才、装备、技术、资金、管理”五大优势,以前瞻视角“培育新业务、打造新模式、提升新动能”,致力于成为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社会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建设美丽中国,成就“百年上航、卓越领航”新梦想。

中交上航局经过百年发展,目前已成为集港航疏浚、航道整治、围海造地、水利工程以及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疏浚船舶及疏浚机具修造等业务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疏浚企业。

曹峥说,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是上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探索。上海市规划了第一批建设的9个精品试点村,吴房村为其中之一,也是9个试点村中第一个正在全面实施的项目。通过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建设,打造以农业为基础,以文旅休闲为链接,效益共享机制的新时代都市田园乡村生活示范区,探索富民强村,振兴乡村新路径。2018年7月11日,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在该市常委会中提出 “农业要更强,农村要更美,农民要更富”,由此,奉贤吴房美丽乡村精品村升级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中交上航局2018年9月进入吴房村项目,一期先行示范区施工内容:房屋土建,房屋精装修,新建道路,护岸治理,河道疏浚,新建桥梁,截污纳管,景观绿化。河道疏浚 5030立方米、新建护岸 4372米、新建桥梁 19座、截污纳管 2930.5米、二期环路 960米、影剧院改造 4136平方米、房屋改建 80幢、新建道路 3400米、景观绿化12.14万平方米、美人鱼鱼塘 8个、观光路4048米、七组重污染河道整治。

六大亮点“点亮”项目的整体与细节

在已交工的一期工程现场,记者参观了一幢幢修旧如旧的百年老宅、碧绿美人鱼塘、蜿蜒的条状道路、各具特色的围墙。中交上航局党工部副部长汪胜兴奋地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工程项目的亮点、特点和难点。他列举的六大亮点第一个就是项目团队。项目管理团队共有19人,平均年龄32岁,总体呈现老中青合理分布,青年员工中新入职员工占比较大。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将吴房村从原来的村落变成一个具有江南海派风格的村庄。

第二个亮点是设计。邀请中国美院设计,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翻阅历史文献资料,将当地的三百多年的文化融入设计的理念中。搜集吴房村老旧物品,如青石板、水缸、瓦片、磨盘等具有一定历史年代感的“古董”,并将其运用在整个村落的各个角落,星罗棋布。而且一栋百年老宅,修旧如旧,以及对百年老榉树的保护,深化和全面地保留村庄的历史风貌。力争在村落的每个点都能融入历史文化小故事,通过故事来展现古村落的风貌。

施工上呈现的亮点是,现场管理与百姓监督同时并举。施工在最繁忙的时候现场至少有300多人在同时操作,安全管理压力很大,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科学的安排施工时间,抓好施工进度监控,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在当地老百姓“眼皮底下”施工,当地的百姓比监理还要严格,每户每家宅前屋后的设计图纸也会给村民把关。比如有老百姓提出,门口的河道不能冲着自家房子,施工队就帮忙找到了设计人员,想办法让河道弯一弯,改个道。如今,项目签约从最初的38户到61户,签约率达到81%。

第四个亮点在于技术方案因地制宜。对于城市道路、造桥都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规范,但是乡村的小桥流水,需要适应乡村风貌。因此,上航局在技术上制定了一套可行的造桥方案,既满足造桥的规范和标准,又符合江南乡村韵味。

河道整治是上航局的“老本行”,将河道拓宽、清淤,截弯取直。在河岸整治过程中,项目部对“生态护岸”这一技术进行创新优化,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又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新形式。这自然成为第五个亮点。

第六个亮点也是最大的亮点:党建。项目部与吴房村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与当地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双方未来将以吴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倡导“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有效推进项目部参与当地的党组织建设和青少年成长的培养。

四大特点彰显央企的责任担当

吴房村项目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乡村改造项目,而是一个配套体系丰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以吴房村整体风貌打造作为点,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带动整片区域经营发展。

以吴房村成功建设为点,全面打开乡村振兴突破口,标志着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的转型发展探索出了全新的道路,也标志着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央企——中交上航局正在牢记使命,勇担重任,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项目工程部长倪晓峰、项目材料部长袁高分别讲述了两件小事,而这两件小事颇能反映企业的精神和特质。

去年8月,有着黄桃之乡美誉的吴房村里到处黄桃满树垂挂,为了保证老百姓的收入,项目部制定了一个制度,偷吃一个黄桃罚款500元。

村里老人过世,讲究出殡必须实行南出北回的老规矩。而当时所要行走的道路正好都在施工,为了保证老百姓的风俗习惯,项目部居然花了三天两夜时间,用几百块钢板搭钢槽,硬是平整出一条道路。

吴房村项目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领导高度重视,开工以来,市区级领导曾多次莅临吴房项目参观视察;吴房项目建设成果、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

而工期短项目多,施工面覆盖得比较大,勘察设计施工任务比较繁重;部分施工内容涉及征收改建,与老百姓之间的协调难度大;工程范围地处居民聚集区,不具备封闭施工作业条件,施工作业面狭窄;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多,而且基本就是按照边设计边施工的进度,协调难度大。诸如此类的多种难点,项目部秉持央企责任担当和优良作风,以新时代工匠精神打造精品项目的姿态,把这些难点的攻克作为提高企业综合素质的必修课,一一解决,最终为“乡村振兴战略”拿出精品佳作。

项目以小见大,企业发展空间拓宽

记者在采访中,强烈地感受到项目部人员对“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普遍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们表示,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标准打造的吴房村一期项目,从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到园区运营、产业发展、百姓增收,都已逐步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子。规划上,吴房村充分展现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的特色和特点,不单是就吴房讲吴房,而是将规划统筹到新市镇建设、乡村布点上,体现城乡融合。建设方面,吴房村重新构建了“农,林,路,桥,水,田,房”村庄生态系统,保留了田间农物、水系林网、乡村宅院等元素,同时也加强了公共配套设施。运作管理方面,吴房村主动探索市场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吴房运营管理模式”,通过积极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全权负责项目运营。无疑,这将为企业的新发展拓宽空间。

项目的社会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打造“黄桃+”全产业链,以此有了更为良好的基础。针对吴房村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衍生品制造一二三产融合的“黄桃+”全产业链,使“黄桃”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吸引优质企业设立总部或办公点,带动各行业人才扎根乡村,盘活乡村人气与活力。

百姓的增收也有了更牢靠的保障。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是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通过吴房村经济合作社与有意愿流转宅基地的村民签署20年宅基地租赁协议,再委托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新的模式可以确保当地村民长远的收益来源。 摄影:毛浦帆 孙李睿

2019-04-18 顾今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吴房村项目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68.html 1 3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匠心打造精品项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