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景观绿化

智慧、匠心、汗水浇筑世园花开

—北京世园会工程项目建设纪实(北京城建集团篇)

(上接第1版)

北京园:“小院落”里品读“大北京”

从中国馆往东走,迎面看见一座古香古色、匾额上写有“和合如意”的牌楼,这就到了位于中华园艺展示区的北京园。

北京园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设计、园林绿化集团施工,占地面积5350平方米,是展区中面积最大的展园。

“以往的北京展园大多以皇家园林为载体,但这届北京园以‘我家的院’为主题。”北京园的设计者、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成砚说本届北京园以四合院和胡同的形式体现北京特色,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和园艺,让世界从一个“小院落”里看到一个“大北京”。

穿过牌楼,走过胡同,来到采用北京典型“三进四合院”规制“内院”格局的四合院。院内门梁、斗拱等都蕴含着北京味儿;院前海棠、玉兰盛开;院子北侧以“红色宫墙”为借景,营造“红墙掩映下的四合院”美景。

进入西花园别有一番洞天:小桥流水、假山怪石、长廊水榭、八角凉亭、奇花异草等巧妙融合,漫步西花园仿佛行走在画中一般。

……

雅致的小院落以小见大,展示着北京独有的韵味,也承载着城建人的智慧与匠心。

“200多幅苏式彩绘都由城建园林非遗传承人起底稿,由年轻的画作具体操作。”技术人员邱金国说彩绘紧扣园艺主题讲故事,图案以山水花鸟为主,并且在作画时会把鸟儿等的体态画得丰腴一些,寓意天下富足。

“园子以展示北京乡土树种为主。”城建园林花木公司花卉负责人尹衍峰介绍国槐、白皮松、月季、菊花、造型油松等苗木散布园内,他们还通过花期促控使玉兰、海棠、梅花、丁香等在开园时同期盛开,营造满园春色。

玉兰映红墙、紫藤满花架……园林人现场“作画”,根据地形地貌、山形水系、花卉习性、植物高矮、花开颜色等精心造景,让园子“活”起来。

能工巧匠们在小院落里精雕细琢,使小小的院落五步一画、十步一景,让浓郁的京城生活画卷在北京园绽放。

千花烂漫春满园

作为A1级世园会,苗木花卉是展会的主角。品种选育储备、土壤改良、低温春化处理、光周期控制……从2016年起,城建园林人便开始进行苗木选育储备,历时3年科研攻关和实验,让世界各地奇花异草跨越山川湖海,齐聚延庆一展芳华。

百余种树木延绿。“我们力求树种多样、色彩丰富。”从2016年起,城建园林绿化集团项目经理张睿就带队择优选择树种,以北京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白桦树等60种异地树种,以及紫叶李、美国红枫等10种彩叶树种,营造色随季变的景观效果。

每一棵树都需要长势好、树干直、无病虫害等,“从1000棵树中才能找到10棵符合要求的树”,园林人以百里挑一的标准挑选树中的“模特儿”。

距园区12公里处建立的苗木基地为树木及时供应提供了保障。树木栽植自进场起就见缝插针地开展着,项目部在“抢”作业面中将树木栽植到位。

树木修型、土壤改良、小气候营造……在园林人的守护中,树木成活率达到99%,在开园之际绽放最美姿容。

千余种花卉增彩。“我们力求筛选出既能适应延庆气候,又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品种,让游客能欣赏全球各地的奇花异草。”花木公司园艺高级工程师李丽芳说从2016年起,城建园林人就开始了漫漫寻花路。

在距园区3公里的测试基地,他们不断对新品种进行试种、评估和筛选,最终在1344个引进花卉品种中,筛选出1078个适合在延庆生存的品种。

经过反复实验,他们摸准了每一种花卉的花期、繁殖方式和种植时间,制定了每一种花卉的详细生产流程,通过精准控制花期,使上千种花卉在春夏秋三季次第开放。

“延庆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早春还会有晚霜和大风。”李丽芳说选择开园时能盛开的抗寒花并精准控制花期是重点。

新几内亚凤仙通常在6月份开花,使用燃油热风机、加盖双层塑料膜等加温措施使新几内亚凤仙“早开”;梅花多在早春开花,通过花芽入冷库等控温措施让梅花“晚落”……通过精准的花期控制,40多种抗寒花在开园时同期盛放。

春花需要在温室生产,园林集团在延庆、顺义等20个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温室储备花卉,为花卉栽植做足“功课”。

最后的抢滩。3年期间,按照乔灌木、草坪、花卉的栽植顺序,乔灌木已在4月份前栽植到位,草坪和盆花成为园林人最后的考验。

“按照以往经验,延庆每年清明节后都会下雪降温,节前栽植花卉会影响成活率和长势,而且很多场地没有交接。”已做好周密栽植预案的园林人等待着最佳栽花时段的到来。

4月9日,雨雪降温如期而至,之后气温开始回升,终于具备花卉遍植条件。

100多辆运输车在现场进进出出,近300万盆花被陆续运到现场,5000多名工人昼夜奋战;园林集团机关及各产业人员齐聚现场支援,随时处理各种问题……园林人穿梭在天田山、妫汭湖旁、千翠池边等各处景观,上演着栽花大会战。

一次次刷屏的“世园步数”记录着园林人的足迹;一天一个样的景观效果见证着园林人的效率;千花烂漫、如诗似画的世园美景则是园林人的答卷。

一次与时间赛跑的场馆建设

面对工程建设的超常规工期,北京城建集团建设者用智慧、担当和坚守将一个又一个问号拉直,用城建速度诠释国企担当。

中国馆:成如容易却艰辛

永宁阁东侧,锦绣如意造型的中国馆融于五彩梯田、舒展于青山碧水之间,将恢弘端庄与温润轻盈巧妙融合。

“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馆的建设历程让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周伟光团队经历了一次涅槃。

中国馆建筑面积虽然只有2.3万平方米,但钢筋总量高达6000吨,相当于建筑面积7至8万平方米工程的用量,含“筋”量超高。

飞檐翘起的弧形双曲钢屋面包含了1.2万根钢构件,134榀主桁架、5400根次梁、2184根拉杆、696根水平支撑杆的焊接位置、角度都不一样,焊缝长度都得超过1万米。

4300块外立面玻璃尺寸各异;近300套机电系统、21万米的电缆电线在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密布。

……

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施工带来挑战。项目部将BIM技术贯穿施工全过程,依靠BIM建模和可视化交底、数字化加工等智慧建造手段破解弧形墙、拱形梁、构件多等难题,成为工程推进的“加速器”。

技术的难度可预见可控,但图纸不定、规格提升为工程带来的考验却始料未及。

“延庆属于山区,5月后雨量大,在此之前‘如意盖’得盖上,否则完工计划得泡汤。”中国馆项目生产副经理刘廷举将进度分解为“三大战役”,2018年5月钢结构封围是关键一战,为此他制定了周密的保障计划。

2018年1月10日,中国馆的率先结构封顶让他对完工计划信心十足。

2018年4月20日,中国馆钢结构合拢,此后项目部迎来了难熬的5个月:玻璃幕墙深化图纸未定,本该与钢结构无缝衔接的幕墙施工不得不搁置,激昂的进行曲戛然而止。

“4300块外立面玻璃,每一块尺寸和规格都不相同,必须根据深化图纸才能加工订货。”“催图”成了刘廷举的头等任务。

5个月后,9月19日,玻璃幕墙深化图纸终于确定,这也意味着项目得在寒冬进行幕墙施工。

在施工黄金季只能做二次结构、围板等施工,抢工都赶在冬天,施工黄金期的错位让项目团队扼腕叹息,图纸刚一到位项目部便马不停蹄完成深化设计、加工订货和人员组织。

10月份后项目部再次掀起抢工高潮,玻璃幕墙、机电、室内装修、挡墙堆砌等五六道工序交叉进行,奏响冬日里的“千人大合唱”。

“大风造成玻璃吊装时摆动幅度较大,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把工人冻得手脚发麻。”安全员张静泉说项目部配齐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管理人员全程旁站,确保施工安全。

2018年12月31日,中国馆具备交付展陈条件,成为世园会首个整体亮相的场馆,对此,项目团队难掩兴奋,悬着的心也有了着落。

后续的扫尾工作有条不紊,一个月后他们与家人一起过了一个踏实安心的春节。

但他们谁都未预料到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2月15日,项目部被告知要做规格提升,64个大项、上千个小项的细节提升任务要在3月20日前完成。

“这真的是当头棒喝!”面对使命担当,唯有不舍昼夜。

周伟光带队在甲方指挥部连夜消化分解施工内容、排布施工计划,集团迅速组建包含集团、建筑部、项目部的三级管理体系,劳务力量向项目部倾斜,一周之内迅速召集近千名劳务人员……上千人24小时不间断交叉施工,全力冲刺“3·20”节点目标。

3月15日,项目团队提前实现“3·20”节点目标。4月18日,连续一周的高强度奋战后,项目部完成第二次提升任务,正式竣工交付。

率先结构封顶、率先钢结构合龙、率先整体亮相,面对各种挑战,中国馆曾一路领跑园区建设;高标准施工、高标准交付,中国馆一直是世园会迎检的窗口,如今也将成为中国外交的主场,以欢迎之姿、包容之势迎接八方来客。

生活体验馆:阡陌交通田园集市

从高空俯瞰,似九宫格、又似城建LOGO的生活体验馆街巷纵横交错、绿树麦田相依。

一条南北走向的柳荫路穿过场地,38棵15米高的柳树随风摇曳。“这38棵原生旱柳是专门保留下来的。”生活馆项目执行经理张伟介绍,为保护旱柳树,项目部把场馆整体标高降低了5公分,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手段挖土。在桩基施工时,采用多用于打井的反循环打桩机,并将打桩位置向东平移40公分、桩径增加20公分,在保护树木的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生活馆的屋顶高低起伏充满美感,坡屋面造型使屋面标高不一,施工时不能再统一铺设楼层板,必须采用高支模。项目部利用BIM技术精准核对屋面标高,对高支模进行专家论证,营造出平滑的屋面曲线。

砖墙、石笼墙、夯土墙、木板墙组成的外立面使生活馆极具古朴气息,看似简约的墙面为施工带来不小挑战。

夯土墙缺乏明确的施工工艺,项目部多方打听请出高校教授提供技术支持,优化颗粒级配,使夯土墙达到最稳定状态。镂空砖墙的空隙尺寸需大小一致,项目部寻遍工艺精湛的工人,先后换过三批工人才达到预期效果。

室内水磨石地面与古朴的外墙相映成趣,1万平方米的水磨石地面都是工人一遍一遍现磨而成,鉴于大面积现浇水磨石施工经验,项目部承担起了集团现浇水磨石面层施工工艺标准的修编任务。

匠心打磨、智慧建造使生活体验馆亮出“阡陌交通、田园集市”的古朴风貌。

世园小镇:徽派与原乡建筑错落分布

永宁阁西侧,徽派建筑、原乡建筑等组成的世园小镇建筑群将古风与现代巧妙融合。

小镇北区的五凤楼是从安徽整体拆建而成、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筑。

“我们安排工人在当地将古宅拆分成近4300个大大小小的构件,并一一标号。”北区项目经理鞠学申说为确保古宅最大程度地复原,项目部特意从苏浙一带找来上百名技艺娴熟的古建工人拼装构件,通过对构件尺寸复测、对构件及现场施工双向修正等,完美再现了这座安徽古宅的风貌。

小镇南区则以原乡建筑为主。“这里有全园最密集的市政管线。”南区项目经理贺志伟说园区内1/3的电力总配、专业管线全部集中在这里,而且单个房屋数量20多个,每个房屋形状各异,施工降效严重,项目部通过增修临时道路、优化各单体施工顺序等,用时8个月就完成了原本2年的施工任务。

2019-05-02 —北京世园会工程项目建设纪实(北京城建集团篇)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03.html 1 3 智慧、匠心、汗水浇筑世园花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