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经过精心设计施工的、整体造型为日月相抱的山西临汾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向公众和设计界展露了其气势恢宏的空间设计和馆藏级的艺术品家底。作为此项目的投资承建单位,上海进念建筑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进念设计·佳园装潢)凭借独到的专业眼光、精致细腻的整体把握和独具匠心的运筹,赋予建筑独特的风格和超凡魅力,努力打造一个拥有历史沉淀的博物馆,让14万件文物与“日月同辉”。
始于远古,现于当代
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千古记忆,是最能集中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临汾博物馆创建于1993年,原址在鼓楼西海子边40号铁佛寺。新馆位于临汾市区汾河生态文化景区,九州广场南端九州公园内,近傍风光旖旎的汾河,2013年8月开工,施工历经5年,于2018年9月全面建成。
这座博物馆,前前后后一共筹备了7年之久,进念设计·佳园装潢作为此项目的投资承建单位,其设计理念来自襄汾陶寺遗址的古观象台,充分体现了临汾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散发着极致的艺术气息。临汾博物馆的整体造型为日月相抱,寓意——日月同辉,“太阳”位于该建筑中心,“月亮”则围绕在“太阳”西南。馆前广场中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几个圆形景观,象征着北斗七星,整体设计理念源于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古观象台。博物馆总用地面积约21亩,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高度为23.65米。
夜幕降临,博物馆外部的灯便会全部亮起,色彩斑斓,在黑夜里尤为突出,与湖中的倒影相结合,美轮美奂。
14万件文物收藏于此
展览主题为“表里山河”,分为“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部分。“远古足迹”展示了临汾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重点突出“丁村文化”“柿子滩文化”,延续至“枣园文化”为代表的临汾新石器时代文化;“最早中国”体现了本初中国、尧都平阳的历史证据;“晋霸春秋”反映了晋国波澜壮阔的霸主雄风;“千秋平阳”勾画了临汾自秦汉至清代文明之进程。
馆藏包括以青铜器、陶瓷器,水陆画、木版年画为特色的,共计14万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首次面世的珍贵文物,它们每一件都承载着临汾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也是临汾巿文物局与北京惊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计的成果。为参观者展现出“最早中国”的特点。
与人文相契,与自然交融
与天地相合,与人文相契,与自然交融,就像岁月一样,是历史沧桑巨变流露出来的。临汾博物馆让人称赞的原因是不仅仅是想塑造一个单纯的历史参观展馆的空间设计,它是带着情感带着理念来呈现和解释它的不同,更是把对历史文化、国家精神、自然生活的理解物化在设计理念上,也倾注在设计的语境里,让其抵抗住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塑造出一种永恒的魅力,让到访的客人既赞叹历史长河中的恢宏,又能享受舒适的游览展馆体验,感染与山西临汾的人文与诗意。
临汾博物馆内,整体的色调以基本色为主,墙体整体呈现深灰色,庄重而不失大雅。灯光以暖色调为主,文物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临汾博物馆展区内部排列规整,设计师很好地利用了空间布局,能够很好地将游客疏散开来,避免造成过度拥挤的状况。部分重要文物选择用玻璃围住,不仅保护了文物不受破坏,也能利用四面玻璃的环形轨道让游客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展品。
博物馆内大量使用了大理石和实木地板,还采用了PVC塑胶地板。这能够分散、吸收冲击能量,避免跌倒引起的磕伤。同时,高品质的塑胶地板,带有发泡层的设计能形成良好的隔音层,提供安静的参观环境,成为在无加装屋顶负荷的情况下的减噪方法。
另外,室内灯光也是重点。由于LED光源的波长在400纳米以上,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对文物几无伤害,所以博物馆一般使用2700K~3300K的色温。此外,博物馆照明专业灯具采用了变焦技术,使得展陈的用光变得更精准,凸显重点,调光也更便捷。
3D、VR技术与文物相映生辉
临汾博物馆从打造成“智慧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出发,用前沿科技来解读古老的历史文化,以3D全息技术、VR技术等等科技手段,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力求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人博物馆文化享受习惯的环境。
例如在“最早中国”展厅,陶寺遗址电子沙盘及大型3D裸眼沉浸平台展示的陶寺观象台,让人直观地了解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所有展厅空间的设计都是沉浸式主题空间的营造,观众在展厅中走动就是一种对文化主题的体验。
在文物陈展上,临汾博物馆利用光影效果,采用了“彩陶阵”和“陶鬲墙”等一些矩阵密集型方式,凸显文物资源丰富,以密集排列的器物形式,支撑起观众的审美情趣,让岁月沉淀的文物还原历史的生命感,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对临汾历史文化的主题体验。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念设计·佳园装潢坚持严要求、高标准,以紧盯不放、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实劲,把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具体落实,精心打造临汾文化血脉承载之地,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