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绿色智慧全产业链助力世园盛放

——北京世园会工程项目建设纪实(北京建工集团篇)

海坨山下,妫水河畔,世园盛放。此时此刻的北京建工建设者,有激动,有感慨,有欣慰,有紧张,更有使命在肩的豪情满怀。在北京世园会建设中,北京建工秉承工匠精神,发挥绿色智慧全产业链优势,圆满完成国际馆、妫汭剧场两大主场馆和24项配套工程的施工任务,并作为参展企业亮相。在精益求精的建筑品质与精心筹备的参展成果背后,是一家走过66年发展历程的国有企业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初心与担当。

花开:94把“花伞”撑起国际馆

“种一朵花,成一片海。”这是北京世园会主场馆之一国际馆。北京世园会期间,国际馆作为国际范围内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的室内展场,承担起“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的重任。来到国际馆参观的游客,可以穿梭在94把“花伞”组成的“花海”之下,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建设者的匠心与智慧。

据承担国际馆施工任务的北京建工五建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这94把“花伞”均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每一把“花伞”在顶部花瓣处相互连接,从远处看,仿佛一片花海,充分体现出“花伞花海”的设计理念。

当然,这些美丽的“花伞”不仅仅是国际馆的颜值担当,还被赋予强大的功能——

94把“花伞”分为展厅屋面“花伞”和公共空间“花伞”两类,展厅屋面“花伞”起到围护主体结构的作用,作为展厅内部最高的“天花板”;公共空间“花伞”遍及建筑主体周围区域,在增添展厅建筑周边空间布局趣味的同时,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遮阳之处。

针对延庆地区冬季寒冷多降雪、易结冰的气候特点,在每把“花伞”的顶部都设置有融雪电缆,“花伞”柱内设置雨水管线,与地下集水池和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联通,无论是冬天融雪还是夏天降水,都能顺着“花伞”柱内设置的雨水管导流贮存,用于园林浇灌和建筑日常运行。

在“花伞”顶部还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

集颜值与功能于一身的“花伞花海”背后,是北京建工建设者的匠心独具。北京建工五建集团国际馆项目负责人介绍,这94把“花伞”乍看相同,实则每一把“花伞”的高低、标高、弧度都各有不同。就拿高度来说,这些“花伞”中间最高的一棵高达23.65米,最低的一棵高17.56米。不仅如此,就连“花伞”上的每一个“花瓣”也都有不同的标高,整个工程不同点段的细部标高加在一起一共有5000多个。

由于这些“花伞”是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纯钢结构,常用的塔吊无法完成安装,只能使用汽车吊,从北展厅的中心最高点往两边一把一把地吊装。每一把“花伞”的安装都需要经历从制作操作平台、花伞柱定位、主梁拼装到次构件拼装、焊接、花伞吊装等8个步骤,相当于1个小型钢结构的工作量。(下转第4版)

2019-05-09 ——北京世园会工程项目建设纪实(北京建工集团篇)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44.html 1 3 绿色智慧全产业链助力世园盛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