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市场瞭望

如何看待新形势下金融科技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3月19日,由万联网主办的“CSCFIS2019第六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召开。会上,主持人厚朴金控董事长李书文与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孙明哲、伊斯特威尔供应链董事长黄华、联诺金服董事长周彬、医链科技创始人兼CEO贾求真围绕“新形势下,金融科技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李书文:第一个问题,金融科技与你们公司业务怎么结合的?

孙明哲:我讲一下银行端对于金融科技或者是科技金融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一,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在银行这一端,内部实际上产生很大的效率。在银行无论是基本的运营,还是整个感觉,实际上大量运用科技的手段,还在继续往前发展。

第二,从银行场景角度去看,银行有原动力做这个事情,从供应链角度来讲,银行更要与金融科技公司结合。因为我们要去结合行业、企业的场景,只依靠银行解决供应链管理上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依托金融科技这个手段。银行可以借助于金融科技的场景,在资金穿透场景下,形成对企业的融资。

黄华:金融科技对我们供应链管理公司存在影响。第一降维赋能。在增信这一块是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通过各方协同,参与各方提高效率我们算是降维,没有过高的期望。第二,金融科技将促进各方改变经营理念,改变行业陋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是理念,会促进我们参与各方的经营理念发生改变,对原来的一家独大及信息不对称、不公平对待中小供应商等陋习有所改善。第三,降低了中小企业、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供应链金融就应该是银行事情,其他所有的保理或者是很多人把钱从银行批发出来,再通过资产转移出去,增加若干成本,不符合商业模式。我们讲盈利模式绝对不能来源于资金,应该来自综合方案,我们只是平移金融资源。第四,降低公司的负债率。一讲到供应链公司都是80%~90%以上的负债率,通过金融科技让我们的核心企业存量信用在系统里、在资产闭环的业务链条上得到直接的批复,我们作为第三方监管或者说第三方资产变现的预案提供者,可以降低自身的负债,有利于自身公司的健康发展。

周彬:我从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角度来讲一下我所认识的金融科技对我们的赋能。第一,协同。随着业务线上化的发展,在供应链金融这个业务体系当中需要涉及我们的核心企业、融资客户、资金提供方和第三方的合作伙伴,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我们紧密地进行协同,提升效率;第二,数据共享。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质上来讲需要各方基于真实的贸易数据开展业务,真实的贸易数据来自核心企业、客户或者是第三方业务系统当中。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实现各个业务参与方在一个统一的协作平台上的数据共享;第三,风控。我所提及的风控有别于银行对风险管理控制采用的一些模型或者是手段。我们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主要是从真实的业务体系去挖掘业务数据中所产生的风险价值,把他们的风险模型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更好地从供应链的视角加强风险控制的能力;第四,管控,尤其是关键业务的管控。简单来说,在传统的线下操作模式下需要人工去干预的环节如今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比如说发票的验证及第三方仓库监管,现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就能实现电子发票以及对存货自动的管控。

贾求真:我分享一个案例。医链科技在2018年联合资金方京东金融发布了“信通+”产品,这是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将核心企业资产向链属上下游多级流转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要想模式化和规模化,一定要依靠科技力量。“信通+”平台的搭建由三部分核心模块组成,一是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二是区块链网络平台,三是供应链金融资产流转融资服务平台。我们认为,产业方和资金方都需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化创新产品,产业形成自金融能力,深度优化和服务供应链;资金方以核心企业资产为抓手,使链式金融普惠金融发展。

李书文:第二个问题是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怎么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起来?

孙明哲:银行在供应链里是最基本的一个资金提供方。银行目前主要借助供应链两个方面,一个是属于投资行为,这种投资银行不牵涉到底层资产,这可能是目前来讲介入从量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因为外面发的很多所谓的应收款ABS,实际上大量的资金方最后是银行的资金。

另外,银行的信贷实际上要分析客户,分析能给到客户的一个额度,是贸易融资还是短期贷款等等。但是用传统的方式去做供应链向下的融资是不现实的,因为原来传统商业银行的做法是基于客户画像、状态和信用等级给一个额度,通过日常的管理,再操作这么一个市场,那么这些跟供应链这一块交易并没有结合上,所以这个事情是不一样的。因为分工的手段和逻辑不一样,所以这一块有做到所谓的供应链上面。

原来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逻辑和风险模型不是按照供应链思维来安排和考虑的,整个机制都不太一样,我个人认为国内的银行业还没有跟上供应链整个发展的形势。

李书文:理论上说,银行提供钱是金主,但是平安现在在做什么?他们原来做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在2015、2016年开始停了业务,开始给我们授信,平安所有的业务员给你推荐全是SASA、云系统。也就是现在平安开始不给钱了,天天在卖授信了。南京银行还算是守着本分。对银行来说,没有按照他所说的角色扮演。

黄华:供应链应该在更高的高度上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供应链算是第二生产力。中国30年时间的发展之后,供应链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首先我们是资产的提供方,我们作为供应链管理公司,很多资产是我们自己花钱买了,我更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资产标准化的设计者、一种存量资产的发现者或者是一种信用管理者。去帮助实体企业把存量资产和存量的信用变现。比如说一个化工企业从采购原料,到加工的产品再销售出去,其间需要90天常态化的库存,这三样东西都需要资金,工厂老板拿自己的钱或者是资产抵押的资金抵押,我们作为资产管理方与各方面联系在一起帮助它设计、管理,使它的应收款和短期库存甚至在途的库存都可以用金融产品形成闭环。

周彬:市场环境中有我们存在的空间。我们当时的定位是这样的,第一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落地的时候,银行这边,尤其是银行代表的资金方,面临实施周期太长的问题。我们知道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科技系统一般在总行,业务部门通过分行和支行的层层结构把项目报上来,调动资源再开发,再落下去,周期太长了。

第二,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内来看紧紧围绕着核心企业在做,因为不是很大、不是非常强的核心企业银行也不愿意做,愿意做的银行都非常强势。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有这样的诉求,是否开展供应链金融核心业务要回答三个问题,有没有收益?会不会有风险?这个事情麻不麻烦?前两个问题需要从产品的顶层设计上解决,我们专注是不是麻烦这件事情。大多数我们所服务的核心企业,已经经过很多年的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系统是非常完善的,为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能会涉及数据的提取、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信息系统的改造,核心企业是否有意愿配合来做,这个是我们第三方做的事情。简单来说我们这样定位自己:我们做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的人化翻译机,让双方可以同样的语言来交流。

贾求真:医链科技是产业金融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科技服务驱动,自身不参与融资的牌照类业务,合作资金方包括保理公司、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这三类资金通道。

李书文:第三个问题是在我们公司的运营层面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孙明哲:我先说一下,做供应链金融遇到最大的难题实际上就是风控。传统的风控和供应链里的风控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异。我本人做了18年的风控和审批,我在南京银行应该还是资历比较深的风险管理人员,但是我去推动这件事情还是非常难,从思维、从整个技术等等其他方面,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调整。举一个例子,现在做杭州内部的数据供应链平台,下一步动用了十几个部门的力量去做这个事情,这个里面改造最大的不是我今天这个系统,而是改变全行的信贷系统和公共系统,这个就大概占了工作量的80%。

黄华:对我们公司来说,最大的难处有两点。第一点是最高级的风控没有模型。选择、模糊控制往往是更重要的,资产的变形是流动资产重要的特征,所有的金融科技能够控制闭环与单据的真实性,但都无法去处置变形的资产,比如说质量发生的问题、运输产生的问题等资产变形是在我们化工领域非常难以控制的,所以很多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遇见化工绕着走。我们跟工厂做合同不做单笔买卖合同,都是签订战略性的合作协议,捆绑各种信用元素在里面,才能确保在资产变形的时候能够有三条线捆绑,在追索的时候会形成一种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很稳定很安全,于是我们基本上没有坏账,所有坏账的控制方法让人觉得挺累。

第二个难点,还是行业从业人员的素养、思想。供应链金融还没有深入人心,在我们行业领域是1.0阶段。化工行业的很多老板思想比较封闭,沟通非常费劲,这个是操作的难点。

周彬: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在供应链业务环境当中,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协作标准化程度低。从两端来说,先说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不同银行对于产品的涉及定义区别是非常大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我想简单来说,即使我们放在一个垂直行业里面做的话,它的标准化程度仍然低。我们现在按照一个一个项目往前推进,如果有朝一日有一个标准化行业进行行业推广并且可复制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期待早日到来的一天。

贾求真:对于医链科技来讲,两年的时间还处在一个创业初期,所以在供应链金融这样交易结构复杂的生意里面,连接资产方、资金方、平台的技术一直到模式的形成,都需要很多资金资本。所以面对2018年整个资本市场的“严冬”,对于创业企业来讲最难的是融资。

李书文:最后我们总结归纳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可以给别人什么帮助?

孙明哲:作为南京银行来讲,打造着内部的所谓数据化工具平台,这个平台并不是像金融科技公司一样针对特定场景去设计的,而是针对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设计出来的场景做内部数据的衔接。这里面主要是做内部的风控模型,这个风控模型也会做柔性化的安排,根据行业的不同,可以做参数化的配置。希望我们的核心企业、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更互动化。

黄华:化工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针对我们目前已经蓬勃发展的客户群体,所展现出来的外包业务量资金匹配是有短板的,所以一直与朋友聊,要寻找头贷联动的、资金体量大的股东。希望白皮书所述的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项目好好落地。

周彬:对于原本就是信息投融资的企业来讲,我们现在最需要是找人,当然不是找普通的信息开发人员。我们现在缺的是在产业里面既懂产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这个是我们最关切的。

贾求真:我们缺生意。刚才李老师讲的BAT,其中有两家平台在用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也放在阿里云市场公开销售。在“严冬的季节”,我们不放弃,我们愿意再持续创新。

李书文:我再说两句:金融就是风险,供应链金融是大风险。做金融一定要把风险控制好,小心驶得万年船!

2019-05-09 本文系本报编辑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删节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74.html 1 3 如何看待新形势下金融科技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