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5日上午,2018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300项(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工程建设业界近30项(人)获此殊荣,占比达到9.72%。
令人瞩目的是时有空缺的特等奖产生“双雄”。上海中心大厦关键技术和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均因为系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且拥有特别重大的系列技术发明,双双被授予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过专家初评、复核,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0项(人),分别授予10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8项科研成果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30项成果捧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231项成果摘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4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17项。1人荣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据本报初步统计,业界获得《基于自平衡原理的钢结构整体顶推滑动安装办法及装备》等两个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液压管道高效节能环保油冲洗成套新技术与装备》获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奖更是喜获丰收,《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获特等奖,《长大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个项目获一等奖,《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与加固绿色改造技术》等9个项目获二等奖,《后世博大型建筑群体数字化协同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5个项目获三等奖。
作为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的收官之作,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楼。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十分重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多次实地调研,亲自审定设计方案,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成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在工程关键技术上,上海建工集团等单位实现了一系列全球或国内首创。如设计制造出全球最大的压力混凝土输送泵,创造了建筑工程超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体量、实体结构混凝土一次输送高度的世界纪录;首创设计了主体结构与外围柔性悬挂支撑结构变形协同一体的双层表皮玻璃幕墙,通过约束释放、变形吸收,使20357块曲面玻璃幕墙具有复杂工况变形协同能力;首创并制造出千吨级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降低了大楼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摆幅,确保了楼内人员的舒适度。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项目荣获上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一次证明:这座高楼的确是体现国际建筑技术最高水平、引领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此前,上海中心大厦已获世界高层建筑学会“最佳高层建筑奖”、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奖”等大奖,并成为全球首栋中国和美国标准双认证的最高等级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