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201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5月8日~9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形势下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方案探寻”为主题,邀请了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方出席,分别就行业形势分析及政策解读、区域及重点国别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电力行业发展论坛及新形势下地方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之路以及新形势下行业投融资发展方案探索共四大单元进行政策解读、发展展望、观点分享与经验交流。
背景: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论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论坛是对外投资及工程承包领域首个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后,深度解析峰会新政策、新动向、新成果、新举措的行业高端论坛。
应该说,这是一个针对“新形势下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命题下,在提纲挈领中交流探讨的载体。
据新华社4月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2013年至2018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年均增长5.2%。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
而近6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一系列超出预期的国际合作成果让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放下曾经的误解或偏见,加快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脚步。如今,谈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意义和前景,西方国家更愿意给予肯定,抱以乐观。路透社近日报道称,支撑全球化的软硬基础设施已经出现明显老化,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发展,也制约着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需要“修路”,而“一带一路”倡议正致力于此。西班牙《国家报》也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大展身手,港口、铁路、公路、天然气管道、发电厂……这一倡议包含了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全球新经济正在以中国为龙头而构建。
目前,意大利、卢森堡、波兰、希腊、匈牙利和葡萄牙等多国已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不少其他欧洲国家也对这一倡议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其中不乏主要发达经济体。比如在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下旬访问欧洲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均就“一带一路”倡议发出积极论调。英国《每日电讯报》也建议英国政府学习意大利自主行事。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还报道称,身为欧盟成员国的地中海国家马耳他也有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事实上,不只是欧洲国家,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其他大洲的发达经济体近来同样就“一带一路”倡议频频释放积极信号。与此同时,4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发布会回应相关问题时称,目前已经有37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共签“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中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很多重要合作项目已经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愿景目标与合作领域与非洲国家正在推进的“2063议程”实现发展振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领域是高度契合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也同中非关系、中非合作的本质特征同样高度契合……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前,2018年8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
一言以蔽之,建企“走出去”的路上,一片前所未有的“深水处女地”正等待在前方——既意味着更多与更大的机遇,也势必充满更深也更险的未知。
对话:如何绘就行业转型升级“工笔画”?
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应当如何描绘转型升级“工笔画”?对此,我们梳理了此次论坛上部分内容,希望给广大读者带来启发——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解析了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情况认为,2019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仍处在难得的机遇期。但需要看到,行业发展面临三大机遇与四大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有望延续缓慢增长的态势,基础设施建设升温,投资需求仍然较大。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深入推进,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强劲动力。以及,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具有很强的内生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全球基建资金缺口巨大,项目落实难度加大;二是外部风险日益突出;三是企业业务转型升级仍面临困难;四是产业链企业间跨界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这些情况,房秋晨表示:“建议行业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际竞争力;建议金融保险机构加大针对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保障服务能力;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肖渭明指出,企业应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推动“一带一路”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绿色之路;希望企业坚持守法诚信经营、遵循公平竞争原则、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宣传、讲好丝路故事。
亚投行项目监管部主任方可针对“推进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主题指出,“高质量”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高效、节能、绿色、可持续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全球发展研究处负责人周太东做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的内涵、挑战和相关建议”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质疑与施压、周边地域针对中国的应对策略以及媒体与公众的关注与监督,加上一些海外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风险对我国企业参与海外工程均存有程度不一的影响,因而“高质量”的发展对于深化推进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走出去”有着重大与必要的意义。他解释道:“具体而言,首先,规则标准建设一定是未来几年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此建议企业要在严格履约、遵守规则方面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第二点是在大势研判以及重点因素的分析上,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第三,要重视项目质量;第四,要注重当地民众获得感;第五是做好商业性、可行性评估,要时刻谨记‘宁流口水,勿流眼泪’;第六是尽量完善应急预案。此外还要尊重当地民俗文化、完善公共关系管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等,都是我们在未来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考量的元素。”
来自中国交建、葛洲坝集团、湖南路桥、上海市政总院等一批企业的代表在分析区域及重点国别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也提出了各自的经验之谈,在论坛现场进行了深度头脑风暴。其中有代表提出,未来,单一的工程项目或者建设劳务或将无法适应各国实际发展的需求,这势必倒逼企业从更大、更全、更系统的全产业链去解构并重组业主需求与自身业务的关联。“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非洲是一个农业国家,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灌溉体系,怎么办?可以用泵把水给输送到作物地,但是要用泵就必须要有电,电从哪里来?从电站工程里来,这就是一个潜在的工程需求。也就是说,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业主的需求痛点,然后去找到这些需求与我们工程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从现在的‘以工程解决问题’的单一工程承包商向未来的‘由问题定制工程’的方案服务商跨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地进化。”
链接:从更多视角观察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前景
想要在新形势大环境中遵循高质量发展的大方针实现行之深远的转型升级,对于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而言还有着更多需要考量的因素。
比如,在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看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仍然是下一阶段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应当关注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各国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从长远角度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很难进行其他产业布局。翟东升指出,相较于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言,现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非常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估算,2016年至2030年期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通基建融资需求将达到2.9万亿美元。另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估算,到2030年亚洲地区每年大概需要基础设施投资1.7万亿美元。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宝贵的经验之一。但是,外交部部长助理张军也表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更多是发展中国家。因而,高质量、高标准应必须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法律。
这就是说,建企高质量的“走出去”势必要由此及彼、价格合理、包容可及、广泛受益,把握好互惠共赢的平衡。正如论坛上一位企业代表举的一个例子:“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几亿美元的项目可能只是体量很小的业务,但对我们的一些业主来说可能意味着体量巨大的国家级工程。如果这种时候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想当然地拍胸脯保证‘绝对能做好’,如果你作为不了解中国基建实力的甲方,是不是会怀疑遇到了骗子?”他进一步做了一个生动类比——请“巨无霸”到家中干活,大家都欢迎;可万一是请了个“巨无霸”到家中骗吃骗喝,换谁都紧张。
此外,必须看到的一点是,目前,大部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成本高,很难见到短期效益,因此参与投资的企业以国企,尤其是央企为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底,在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央企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承担了“一带一路”共建3116个项目,合同额占比超过70%。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认为,在现阶段,政府的角色重一些,国企的角色也会更重,尤其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电站、水坝、路网等公共产品的建设更多要靠国企去推进,但未来必须要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主导。
对此,与会的多家企业代表也纷纷表示,民间资本想要广泛参与海外工程项目,不光要靠企业之间“跨界联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抱团出海”以避免“同质竞争、恶性竞价”,通过政府或官方机构组织间的沟通合作,让共建国家实施市场化改革也是值得期待的调剂方法之一。
还有专家指出,“高质量”的转型升级是要更积极地促成“合作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单向援助”。目前,国际范围内存在一些业主,既让我们出钱,又要我们出人,还得帮助别国劳工学技术、促就业。企业承接这样的对外工程,属于损己又不利人式‘做慈善’。既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也无助于他国长远前进。真正高质量的合作,应当是要把中国发展的能动性与外部世界发展的需要连接起来,把各国国内规划与外部建设连接起来,把本国资源能力与国际融资支持连接起来。利用中国的优势和经验,培育其他国家的发展能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中国的企业也有机会搭上其他国家发展的列车,从而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201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代表承包商会就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三点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