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以“空间治理与美好人居”为主题的“第8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四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在同济大学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与青年规划师齐聚一堂,探讨与交流如何实现新空间、新人居的创新实践。
在城乡规划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当下,青年规划师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力军。主办方希望,论坛可以成为一个集思广益、推动发展的平台,助力青年规划师起飞、成长,肩负起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命。
本次论坛共收到105篇文章,经过专家评选后,共有89篇文章在会后编织成论文集,30位作者在分论坛做主题报告。
论坛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主持,20多位来自规划学界、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开幕式上致辞。
吴志强说,金经昌论坛见证了中国青年规划师的成长。规划行业是一个问题导向、理想导向的学科,致力于解决国家当下面临的问题。“创新”是规划行业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希望青年规划师不拘泥于行业的过往,主动开拓视野,勇于创新。
第四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从2018年5月份开始启动,到2018年9月30日截止,一共收到海内外45所高校学生所投的150篇参赛论文。最终评选出30位获奖者,其中包括15个优秀奖,15个佳作奖。本次论坛上还举办了颁奖仪式,为优秀奖、佳作奖得主颁发奖状,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建中教授主持颁奖仪式。
主题报告环节,吴志强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张兵,分别针对“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建设国家重大项目核心领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思路和规划学科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等主题做了主旨报告。
吴志强的报告以“‘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建设国家重大项目的立项思考”为题,他指出,目前国家“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第6次国家科技发展预测正在开展。我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的国家科技发展预测工作对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四五”最重要的核心还是要尊重城市规律。纵观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经历城镇化率50%~60%的阶段以后都留给世界城市规划学科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遗产。目前我国的数字技术也在突飞猛进,正在经历城镇化率50%~60%的阶段。他相信中国一定能给全人类贡献创新的、智能的规划。
杨保军的报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思考,指出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将会给世界资源环境造成不可承受之压力,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和世界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在生态文明核心思想指引下,需要重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位序。强调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将以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为总体目标。
张兵的报告围绕规划改革与学科发展而展开。他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是落实两个“统一行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谋划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应当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在规划实践中相关学科应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相互学习来促进专业知识的融合,共同研究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课题。规划院校和科研机构应积极行动起来,不断谋求理论研究的创新,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
当天下午举行的平行分论坛上,30位青年规划师分别就“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城乡统筹与规划变革”“城市设计与文化传承”“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五个议题进行演讲。
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以“倡导规划实践的前沿探索,搭建规划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青年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为宗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参与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