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由中国建研院牵头修订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修订起就备受行业关注。自2006年由中国建研院主编的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最核心的问题是:该标准是以工程为主线来评估建筑的绿色程度,未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舒适、提高品质等方面的优势。
此次《标准》的修订将原来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大指标体系,更新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旨在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升建筑品质,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为保证绿色建筑的性能和质量,还明确了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健康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此外,《标准》还在重新设定评价阶段、新增绿色建筑等级、分层设置等级要求、优化计分评价方式、扩展绿色建筑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新版《标准》将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接轨,完善分级模式,由3个评价等级变为4个评价等级,增加1个“基本级”。满足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以利于兼顾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推广普及绿色建筑。
修订之后的《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标准》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点标准之一,对建设领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意义重大,初步形成了“领跑”世界绿色建筑标准的新格局。《标准》秉承“以人为本,强调性能,提高质量”的技术路线,以“高水平、高定位、高质量”为修订原则,全面贯彻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丰富了绿色建筑的内涵,重构了新时代条件下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将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乃至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