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普洱市经中国勐康口岸进入老挝北部崇山峻岭之中,在山地山顶来回穿梭十多个小时后来到原始森林腹地的中国水电十五局老挝南欧江七级电站施工现场,两岸沿江路车辆络绎不绝,正在浇筑溢洪道闸墩混凝土的“龙头”车载天泵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桥,各类机械设备规范标准作业,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
今年是老挝南欧江七级水电站第二个施工高峰年,料场开挖、大坝填筑等施工作业全面开展,大坝年度填筑料400多万方,每天各类机械设备300多台套穿行于工地,这些设备的管理是王恒志的核心业务。作为项目部的设备物资副经理,黝黑的肤色,一米七的瘦高个儿,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做事麻利、干练,这是项目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排除万难 严守履约创佳绩
南欧江七级电站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单调艰苦。2016年项目中标后,他就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来项目。开工后,首先是“三通一平”工作,筛分系统、供电系统、物资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当务之急,时间紧、设施不齐全、进场道路长都是难点,并且老挝雨季导致沿路多处塌方,物资供应缓慢,王恒志心急如焚,忙得只有上班没有下班。
筛分系统、拌合系统是七级电站首批节点工程。350吨/小时砂石料加工生产系统是中国水电十五局国际项目在建规模之最,无经验可循,王恒志积极跟同行对标学习,跟厂家专家沟通交流,从材料采购招标到安装方案编制,步步为营。王恒志带领着团队攻克了系统设计优化难题,利用地弄输送料和皮带称量系统为拌合系统供料,实现了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系统的有效结合,最终提前投产运行,赢得了开门红,为项目混凝土工程开展奠定了基础。
严格规划 自主发电减成本
七级水电站是南欧江梯级电站的“龙头”电站,备受各方关注,工程规划要求高起点站位,全面贯彻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老挝雨季,在滂沱大雨中,王恒志带领团队鏖战三个月后,物资库房、设备修理厂、加油站、加水站一座又一座标准化基础设施全部按期完成投入使用,在他的设计下,油漆类、设备配件、零星材料等摆放得井井有条。
雨季过后,主体工程就要开始施工,但几台发电机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如果从当地县政府供电,要架线100多公里,且电费贵,电源不稳定,沿途架线施工耗时长,施工电力供应又成了一个“拦路虎”。王恒志认真查阅资料,综合考虑后,提出自主发电的构想,策划建设柴油发电机组集中供电厂替代外部取电的建议,采用10台机组群负荷组网发电。这个妙招得到项目部、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最后顺利实现了这一构想,为项目节约了一大笔资金。
用心经营 统一管理显成效
项目现有老挝籍机械操作及维修人员三百余人,当地员工占90%以上,其中三十余人跟着王恒志已经十来个年头,都是水电十五局的“老国际·人”了,多数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为了消除相互沟通所造成的管理障碍,初到老挝,王恒志就努力学老挝语,现在他的老挝语地地道道的,专业术语的运用得心应手。
王恒志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对各类设备管理表格进行了翻译,统一印制成中老文格式,有效保证老挝籍员工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为了使设备能有效充分使用,王恒志主持编制了各项设备管理制度,每年组织对年度优秀外籍员工操作手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制定了设备保养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过程监督落实,成绩进行量化考核,按月开展设备物资检查评比活动,确保项目各项设备物资管理正常工作。
责任于心 脚踏实地向前行
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大事者多勤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恒志199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水电十五局甘肃、西藏、澳门、山东、宝鸡、延安、老挝等10个项目一线,且在局三公司、国际公司专职从事设备物资管理工作5年。工作23年来,先后担任过车队队长、项目设备物资部主任及公司设备物资部主任等职务。作为七级项目部的设备经理,老挝项目的每套设备他都熟稔于心,精湛的技术总让他的中方、老挝、越南等学徒们连连称赞。除了设备管理外,他还肩负着项目部设备物资采购等管理工作,项目多项临建设施的高标准建设也赢得了外界一致认可,作为标准在其他工地推广。
凭借着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王恒志成了骨料生产系统方面的专家,在科技成果上也收获颇多,先后在水利行业杂志、报刊发表论文六篇。2017年6月,他发现筛分系统立轴故障频繁,人工砂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不稳定,就着手进行调查带领质量管理部对筛分系统开始技术攻关,成立了QC攻关小组,带领组员对筛分系统进行改进。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成功攻克难关,仅此一项技术改进,就为项目节约了近300多万元的投入,QC成果也获得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一等奖及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二等奖。
“优秀”就是王恒志的一张名片,处处发挥着示范作用,担起“一岗多责”,练就了履行职责的过硬本领。2010年到2018年,他连续九年分别荣获水电十五局、国际公司管理标准化推进活动标兵、设备管理先进个人、先进生产者等荣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王恒志始终如一,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青春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