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做祥云,祥云献瑞。5月27日,北京世园会迎来”上海日”。在上海园的展区入口,白色细石勾勒出中国传统云纹图案,同一品种不同色彩的时令花卉布置其中显得丰盈温暖,像一朵从上海飘至北京的祥云,送来美好生活的祝福。记者提前“探班”上海园,在现场看到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部正全力以赴,为北京世园会“上海日”做最后的调整。
繁花似锦祥云献瑞
花卉在“苏醒”后盛开
自入口拾级而上,一座“都市丽人”的铜像半依水岸,静静读书,她身后低垂的杨柳随风波动,正所谓“缥缈微光照绿诗,树腰半露影参差。”据悉,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曾承建青岛世园会,武汉、北京、南宁园博会上海园等项目,并屡获大奖。如今这位邻水而坐的“都市丽人”,小时候就曾在2013年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海园内的水镜边跳舞,跳舞的小女孩长大后化身“都市丽人”来到北京世园会,成为上海园的最佳“打卡点”。
眼前所呈现的这些景象背后其实有着许多来之不易的故事。“4月上旬种植花镜植物的时候,延庆两次降温,分别下了两场雪,下雪对施工和植物种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约在4月10日,花卉从上海运送到北京,运输途中正好遇到北京外地车限行,只能过了半夜12点过来,夜间降温导致花卉在车厢里受冻,又只能从上海另调一批。”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向荣说,许多在南方开得娇艳的花都遭遇水土不服,在来到世园会亮相前需要有一个“苏醒”和适应的过程,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专门在延庆的一处马铃薯生产基地租借了保暖棚,将南方花卉分批分次运到暖棚中“驯化”后,再送到上海园来,确保开园时植物都能达到最佳观赏效果。为应对稍显“调皮”的气温,项目部不仅在场外储备了一批花境地被植物,进行精心养护和动态观察,还对已经栽种在园内的植物采取保温措施,及时为园内植物覆上薄膜用来保暖。
春天的延庆天气变化快、气温起伏大,“上海日”前几日,延庆突然下起了冰雹,向荣正在带着团队筹备“上海日”的现场花卉调整,看着冰雹砸下来砸到花卉上,比砸在他自己身上还要心疼。他说,我们还要再多储备一些花卉做足准备,以备突发情况。
种石绣花绿荫成景
岩石在“种进”后生长
除了入口处的花卉,只有2850平方米的上海园还拥有着400多种各类植物,堪比一座迷你植物园。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毛正平表示:“园中不仅有中国造园艺术的精髓,还向世界展示现代气息,一步一景,体现出上海这个城市给大家带来的海派韵味。同时,为了保持上海园的良好形象,建设者始终做到‘绣花功’式的养护管理,三分种七分养,许多花卉根据季节变化不停更换,保持着盛开的状态,真正做到精细化的养护管理。”在现场看到,园内的绿化乔木、花卉、地被类植物的配置,都采用遵循品种多样性、凸显园艺特色与风格、疏密结合及情景交融的原则,园内的若干条花境更能呈现花卉营建技术的集萃。
比如,上海园内有一个袖珍岩石园,盛开的毛地黄、大花飞燕草、藿香蓟、火炬花、飞燕草、羽扇豆等花卉,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烂漫的“笑脸”,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的流连忘返。园中的花卉以色彩明快、鲜艳、热烈的暖色调为主,背景材料主要应用卡尔拂子茅、粉洽草、矮蒲苇和玉带草等竖线条形的冷季型观赏草,中层植物采用5月初开花的球宿根即大滨菊、金鸡菊、月季、金鱼草、大花月季、落新妇、山桃草、金雀花、宿根鼠尾草等。
为了展现生态景观效果,岩石园里不仅有从地里长出来的植物,还有从地里长出来的岩石。“这对石头的造型、工艺的精准度要求很高。”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项管部经理周贵年介绍说,项目部把房山石“种”进地里,研究石头与植物根系和生长空间的关系和互生共存的需求,为了迎接“上海日”,更是经过三次调整使岩石和植物显得更为原生态,使一切都刚刚好。现在,这些岩石自然存在于植物群落中,并且还在继续生长,与花卉、苔藓们长成一体。
碧水成镜相映成景
水域在“镜像”后扩大
园中300余平方米的水域,亦是上海园的亮点之一。区别于北方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硬质湖底,上海园湖底采用功能性基底做法,为了积极应对水资源匮乏、渗透与蒸发量大等问题,施工时加强了基底夯实并铺设防水毯,合理设置微地形将降雨及径流蓄积的地表水通过绿地初步净化后排入水中。为体现上海园云、雨、水共赏的设计理念,达到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的协调统一,项目部通过营建沉水-滨水-水陆交错带完整的水域生态系统,更为贴合北京世园会“让自然感动心灵”的主旨,运用专业水生态修复与水体净化技术,引导水体逐步实现生态平衡,满足游客对“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
开园一个月,池底的水生植物和净化植物慢慢长开,池里的一群锦鲤,仿佛被湖岸边的阵阵花香所吸引,时不时来一场鲤鱼跃龙门的好戏。记者在现场看到,植物的种植保证留出池面空间,湖景的倒影跃然可见,形成独特的镜面效果,使原本不大的湖面有了水下森林的感觉,沉水植物苦草、浮水植物睡莲和挺水植物千屈菜、梭鱼草、旱伞草等水下植物在池中若隐若现,更让这片水下森林显得生动和妩媚。
精雕细琢灯光璀璨
云堑集“云桥”后汇聚
岩石园的正后方、“都市丽人”侧后方是“云堑”,浦东陆家嘴高耸的建筑群都出现在名为“云堑”的绿墙上。原来,紧扣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以立体绿化的形式融入上海元素,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以不同园艺植物勾勒出建筑形状,满铺在墙壁上,再以灯带对建筑钩边处理,用喷雾塑造环境的同时也对立面植物进行养护,用绣花般的毅力谱写出流线金曲。夜幕还未降临,微光初露,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在人工雾色里若影若现,待及夜色沉下,璀璨灯光带成为园内名副其实的“亮”点,美轮美奂的海派景象引着游人走向聚集“云科技”的“云巢”。
“要让立面上的一花一草都像开园之初时一样光彩,我们现场人员要花更多的心血在色差控制、拼接种植上面,充分体现出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精细化施工的工艺水平。”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总裁张勇伟说,项目部正研究如何让花卉更饱满、池水更清澈。
“云巢”是上海园的核心构筑物,内部花团锦簇,悬浮于空。这座采用计算机三维技术设计、十余万零部件搭建的建筑形体,像一座科创之城。经由云堑通往“云巢”,再拾级而上走向“云桥”,恰似黄浦江水汇入母亲河,体现的正是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决心。据向荣介绍:“云桥”既是祥云的图案,也能看出长江的轮廓,母亲河不仅孕育了我们,也孕育了璀璨悠久的中国文明。我们铺设“云桥”路面面层采用的是一种新型透水材料,夜间会展现出发光的母亲河倒映点点星空。“云堑”“云桥”交错汇聚,如同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
“上海日”活动当天,上海园内人流攒动,热闹非常。在“云桥”上远眺,上海园背靠国际馆、旁依中国馆、北京馆。在“云桥”上近看,当初跳舞的上海小女孩已长大化身“都市丽人”静坐在鸟语花香的上海园内,她好像在说,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