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贵州建筑、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建筑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及“智力援黔”行动战略向纵深发展,为贵州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精尖智力支持,5月27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引领城市未来”论坛在贵州召开。
论坛由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贵州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论坛以“数字引领城市未来”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大学等相关高校和院所的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做主旨演讲,交流新时期智慧城市技术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助力贵州实现以学术带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鸣明、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袁家榆、副秘书长张万明等领导出席论坛,贵阳市花溪区委副书记、区长梅俊,贵州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王心一,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分别在论坛上致辞。论坛由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主持。
会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国家勘察设计大师胡越以《城市设计的图像》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应依据图像来设计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城市,并根据中国城市图像的特色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新方式。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陶迎春以《基于海量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城市体验体系的初步探索》为题,围绕“城市体检”概念对城市数据及应用进行了深刻阐述。她认为,“城市体检”既是一个体系,也是一套方法,还是一个机制。她期待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与应用,助力我国快速城镇化中特大型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徐辉以《面向未来城市的智能规划决策》为题,用丰富的案例与实践经验,深刻阐述面向未来城市的“城市大脑”与智能规划、大数据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等的相关问题,全面展示了智能规划的价值以及大数据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方法。他认为,物联网成为调控城市各项设施与服务的重要接口,大数据是各类空间信息的载体,但要把大数据变成业务性的小数据才是关键,并体现出动态更新变化的特征。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副教授靖常峰的报告以《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为题,详细解析了智能感知技术在城市运行智能感知、大数据支持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余压芳教授以《大数据平台和文化基因视角下的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题,通过贵州传统村落发展的案例,介绍了贵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大数据应用有机结合的具体实践,为未来贵州省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助力城市发展。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师生近300人参加。专家们围绕新时期智慧城市技术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数字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更新、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应用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共话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共谋智慧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