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业界·资讯

张俊杰:以文化自信实现中国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在2019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上,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华建集团华东设计总院院长、总建筑师张俊杰发表题为《引领需求,共生共赢——未来组织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主题演讲,就中国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背景下,建筑设计行业的组织与人才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伴随社会富裕程度和消费升级,从经济到建筑设计行业的大环境正从短缺转向过剩,用户在买方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正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分享经济、全球范围的供给成为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张俊杰认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必然选择,也必然对未来建筑设计组织和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俊杰分析,以往客户对设计组织的要求主要是现代化、多样化、规模化和高速度。今后30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国内设计企业需要朝着国际领先性、个性化定制、一体化服务、全生命周期价值营造及国际化品牌这五大目标转变。国际领先性是指今后市场与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评判标准将对标全球先进城市的设计水准,从原先的项目质量到品质逐步发展为项目品位的考量;个性化定制将结合项目特点和客户需求,以创意设计提升项目价值;一体化服务是通过延伸前后端服务边界来带动产业链内服务的整合性与属地化;全生命周期价值营造是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创新的新模式,以创造长周期的价值为设计出发点,从资本投入到运营价值实现的整个过程;国际化品牌是指凭借领先的设计理念和品位、技术和国际标准,在市场与客户中拥有较高的认同度,设计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将为项目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目前,国内设计组织在面对国际竞争时实力不足,近十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已建成的形象代表性项目中,境外设计公司占比约70%。为改善这一现状,张俊杰认为,国内设计企业必须培育创新、聚合、敏捷、共生与智慧的关键能力。创新能力将打破束缚,引领价值,例如通过环境营造实现更大的环境价值,通过行为模式研究突破传统的空间模式,通过功能复合,创造全新的建筑类型等。聚合能力拥有整合资源和价值聚变两大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服务范围和需求提供相应领域的一体化服务,成为组织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敏捷能力是指以用户为导向,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通过灵活的策略抓住战略机遇,调整组织资源配置方式,预测未来市场的趋势并与时俱进。共生能力通过以互为主体的双方相互激发来共创价值,例如新老建筑共生、艺术家与作品的共生、环境与项目的共生等。智慧能力将帮助组织进行数据挖掘、提供智慧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大数据平台进行产品创新提升客户体验,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段实现无边界合作。

张俊杰表示,组织的竞争力最终依靠人来实现,设计组织的发展策略需要转化为人才发展策略来驱动。我国建筑专业毕业生及注册建筑师的数量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建筑设计人才供给在数量及质量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同等水平,中国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未来30年,中国将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在国富民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建筑设计行业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求,在自己的“壮年阶段”抓住窗口期机遇同步发展,推动行业、组织、人才、能力、品牌、专业服务模式及标准等方面,向着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2019-06-10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375.html 1 3 张俊杰:以文化自信实现中国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