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2日上午,京张高铁最后一根钢轨在中铁三局WZ-500型无砟轨道铺轨机牵引下准确落在清华园隧道的枕木上,精调之后,轨距误差在正负1毫米之内。铺轨历时7个月后,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100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是一条自力更生的“争气路”。100年后,京张高铁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成为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引领”的见证。
京张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全程174公里,起点位于北京北站,出站270米后,从地上“钻”入地下,通过清华园隧道一路向北,穿越居庸关长城、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跨越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官厅水库,最终抵达2022年北京冬奥会另一举办地张家口。
智能化是京张高铁的最大亮点。基于北斗卫星和GIS技术,设计者在京张高铁部署了一张“定位”大网,能够利用铁路的高精度地图,为建设、运营、调度、维护、应急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服务。
轨道贯通的最后一点——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的关键工程。这条6020米长的隧道采用盾构施工,遭遇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情况。它和北京地铁10号线、15号线、12号线相交而过,并行13号线,还要下穿7处重要城市道路,近90条重要市政管线。
为此,建设者引入了世界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天佑”号,并结合京张智能化目标,建立了盾构安全建造可视化云平台,全预制机械化拼装和大直径盾构常压换刀技术。这相当于为盾构机装上了“眼”“手”“脚”,建设者可以时刻掌握隧道和周边构筑物的变形情况,确保毫厘之间的施工精度。
在八达岭长城下方,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深处,占地39800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这是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是人类建设史上少有的挑战。由于地质和断面多变,隧道施工要使用炸药,却不能伤及长城。建设者采用了国内研发、世界先进的电子雷管微损伤控制爆破技术。“一般爆破的震动速度是每秒5厘米,但这种技术能够把爆炸震动速度降低至每秒2毫米以内,相当于长城上游客跺脚那么轻微。”中铁五局京张三标项目总工罗都颢说,12公里的隧道建成后,高铁穿越只要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