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届IDI&TIS高峰论坛的承办单位及同济IDI&TIS研究中心的发起单位和主办单位,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项目管理”)对IDI&TIS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到了与会各方的认可和称赞。事实上,自2016年上海市试点IDI&TIS以来,公司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创新业务类型,已承接TIS项目几十项,闯出了一片“蓝海”。在新形势下,公司将以四大核心服务能力为驱动,探索出适合自身、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本次论坛期间,同济项目管理总经理卢本兴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创新布局拓蓝海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作为同济大学下属的专业从事现代建设工程管理服务的高科技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现代工程管理服务的试点单位,同济项目管理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始终动力十足,倚仗的正是其创新的意识和积极的行动。
“商海艰,吾辈当同舟共济。”在竞争激烈的工程咨询管理服务的“红海”中,必须找寻到一片适合企业发展的“蓝海”。同时,要想同舟共济畅游“蓝海”,不竭的创新动力是关键,对同济项目管理而言,“四大核心服务能力”便是其远航的驱动力。卢总介绍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公司已经形成了建设工程管理服务能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能力、建设工程检验检测能力以及建筑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这“四大核心服务能力”,业务类型不断拓展创新。
建设工程管理服务能力,指公司在工程项目从策划、立项、实施、运营的任意阶段,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工程管理服务。同时作为工程领域系统服务供应商,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项目全寿命期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的规划及管理,并能综合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来实现项目的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本次论坛上公司广受关注的TIS为例,在意识到TIS将是咨询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时,公司便积极行动,凝聚优势力量,积极成立专门的TIS业务部门,与世界TIS服务巨头——法国SOCOTEC集团就TIS业务合资合作展开磋商,同时,加强与各大IDI业务机构的沟通,努力拓展TIS业务。公司投入资源,为TIS业务打造了专业的人才团队,配备了专用车辆,以及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混凝土钢筋检测仪、FLK红外热像仪和磁阻法测厚仪等高端检测设备,现已全部在TIS项目检查上配套检测使用。同济项目管理积极的行动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目前,公司TIS业务已得到多方认可,不仅是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的首批TIS名单中13家单位之一,还成了上海IDI三大主承保公司和众多保险公司的TIS服务供应商,在TIS业务中抢占了先机。论坛同期揭幕成立的“同济IDI&TIS研究中心”,同济项目管理是发起单位和主办单位。该中心经同济大学批准,旨在IDI&TIS领域开展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IDI&TIS领域学术探索的研究中心。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能力,指通过BIM、G1S、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根据客户的需求建立项目级和企业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研究改进客户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探索知识管理和发展模式,来帮助客户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完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的价值,可以帮助客户实现智慧企业的建设。通过资源的整合,公司成立了BIM技术中心,为业主提供了更加科学和高附加值的服务。
建设工程检验检测能力,指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行业是高技术、生产性、科技型服务业,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依托同济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力、设备等优质资源,投巨资购入设备、引进和培训人员,成立了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中心,建立了通过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CMA计量认证、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验检测实验室,成为上海市五家户外广告(招牌)设施检测资质机构之一,可以为客户提供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等多种检验检测服务。
建筑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指公司借助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建筑领域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研发和技术研发。同时,公司还参与了各级各类规范的编制工作,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行业协会的调研课题贡献了力量。公司在上海国际设计中心拓展办公场地,专门供新成立的“同济IDI&TIS研究中心”开展工作。公司还成立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事业部”“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古城镇营建与策划研究中心”等工程技术管理与研究机构,助力公司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开拓业务新领域。
通过“四大核心服务能力”的支撑,卢总表示,同济项目管理有能力、也有信心在数年的时间内,让这些新技术、新产业的产值和利润能够占到公司产值和利润的半壁江山,真正实现“双轮驱动,协调发展”。
人才强企创价值
对工程管理行业而言,服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素质。作为脱胎于同济大学的企业,同济项目管理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采访中,卢总多次强调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公司也致力于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用人机制。
目前,同济项目管理共有1100余名员工,其中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认证的项目管理专家(PMP)、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会员(CIOB)、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会员(RICS)、国家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共计近600人次,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公司8名高管团队中有2位博士、6位硕士,公司的人员素质之高由此可见一斑。针对当前人才难招、招到难留的现实状况,公司除了由公司层面对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进行补贴,保证其处于建筑行业较高水平外;还将设置专项人才扶持基金,打造领军人物工作室,加大公司薪酬体系改革,让基层人员真正得利。公司还通过导师制、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提升,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和专业的服务。公司针对员工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卢总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有多位80后的行政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总经理。
累计至今,同济项目管理在房屋、市政、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桥梁、港口、通信、化工、电力、水利、园林绿化等领域累计承接工程项目达3000项,工程总投资约6000亿人民币。业务区域已经走出长三角,覆盖全中国。客户遍及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单位、银行证券金融机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工商企业财团。同济项目管理的合同额、收入、净利润、纳税额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近5年营业收入、合同总额和上缴利润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5%以上。卢总自豪地说,公司在超五星级酒店、主题乐园、轨道交通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诸如上海天马山深坑酒店、上海迪士尼梦幻世界(含奇幻童话城堡等)以及业内公认难度系数最大的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等工程的顺利完成,背后皆有着同济项目管理人的辛劳。
历年来,公司在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企业评比中都榜上有名,获得“中国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综合实力百强”“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综合实力百强”“全国先进监理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所服务的工程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70余项,获上海市白玉兰奖、上海市金钢奖、上海市政金奖、浙江钱江杯、江苏扬子杯、安徽黄山杯、海南绿岛杯、内蒙古草原杯、重庆三峡杯、示范监理项目部等省市级奖项600余项。公司员工获得“中国工程监理大师”“国家优质工程奖先进个人”“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等诸多个人荣誉。规范化的管理服务得到了国家以及省市领导的好评,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
卢总表示,秉承“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专业背景和影响力,并综合公司管理机制、技术力量、人员素质、工程经验、检测手段和社会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同济项目管理不断强化管理方法、提倡规范化的建设工程服务、不断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秉承同济精神,同济项目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奋勇搏击,去收获自己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上海迪士尼奇幻童话城堡
上海深坑清酒店
同济IDI&TIS研究中心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