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企业·资讯

创中国特色一流岩土工程公司

深圳工勘成功改制创新发展纪实

□吴奕良 李红波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勘)是1991年由国内第一批水文地质部队派生成立的岩土工程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随着深圳的崛起,工勘传承水文地质部队的血脉,秉承“拓荒牛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部队到地方,从事业改为企业,从国有改为民营,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国内一流岩土工程公司。近几年,工勘又定位于“高端专业、人才、技术密集型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同心圆、多元化的工程公司”,在减灾防灾、海洋勘探、监测预警、环境地质、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发挥岩土行业的专业优势,着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着力成为开启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型企业,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岩土工程公司迈进。

一、坚持体制创新,不断转型发展

1974年,肩负着为国家查清地下水资源的重任,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应运而生。伴随着深圳特区成立,1983年,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912团”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令成建制进驻深圳。同年12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改编为市属事业单位,名为“深圳市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其中的“岩土工程部”和“岩土设计所”就是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1991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司由工程地质勘察公司的岩土工程部独立出来,成立“深圳市环宇岩土工程公司”。1994年,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96年,改制为内部员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将原有国有股占70%,改为40%,员工持股由30%增至60%,同年10月,更名为“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01年至2005年,深圳市对大部分市属勘察设计企业进行了民营化改制。2003年12月,工勘经深圳市政府批准为国有企业改制单位,同年,经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国有资产全部由全体员工承接,从国有转制为内部员工全员持股的民营企业。

从2003年到2007年四年多的时间里,着重进行体制探索和企业制度建设,确定了统一领导下的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并制定和完善了系列管理规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装备更新,企业管理和技术力量得到了加强。即使这样,企业的潜能和职工的创造力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职工对企业的发展缺乏积极性,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资本缺失,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不到位,又出现了吃“大锅饭”的弊病。因此到 2007年下半年,着手进行二次改制的准备和调研工作,终于在2008年4月,完成了从国营、集体到单一股东民营化的改制,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是国内和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率先成功改制为单一股东的民营化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2014年3月更名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工勘自成立以来,在体制机制上不断进行改革,从而走向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一是初步完成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基本做到了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为深化股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以“人才、技术、合作、创新”为企业管理理念,扎根岩土工程行业,提出“五年内发展成为区域一流岩土企业,十年内成为国内一流岩土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促使企业由原先的“外部机会型”发展模式向“内部能力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三是重视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明确企业核心产品、提高企业技术实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把创新精神融入企业文化,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与其他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四是改革企业的薪酬制度,使薪酬制度从“岗位工资”向“能力工资”转变,同时优化企业的用人理念、用人机制,使员工收入既能体现薪酬的社会性,又能体现能力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做到人才激励;五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行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项目安排、以老带新、专业培训、目标学习和导师制等方法来对每个员工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员工价值的实现,达到企业价值的实现;六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同时结合差异化的福利制度来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二、坚持管理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度融合于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设备应用、企业文化等多方面中,构建一套机制有效、结构合理、调控有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一是改变传统办公模式,全面实行信息化办公。建立一套清晰透明、流程顺畅、节点明确、布局合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加强业务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实现数据、信息和资源共享,形成一种绿色、节能、可控的管理手段,从而切实提升办公效率与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推行BIM技术与岩土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圳地质情况复杂,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深基坑工程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深圳岩土工程设计的服务水平在全国来说,应该处于领先水平。然而,随着设计软件的普及和制图方法的改进,岩土工程设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贯彻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化技术,推进装配工业化技术,尝试推动装配式的深基坑钢结构内支撑技术,实现资源可循环的绿色经济,使BIM技术在工程管理实践中有突破性进展,大胆探索出一条引领行业向新方向转变的创新之路。

三是转变地勘传统理念和管理方式,探索大岩土领域发展新模式。在环境地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转变单一业务的传统观念,强化设计和施工密切融合,纠正岩土工程就是岩土施工的理念,形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治理、监测一体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勘模式”;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发展与专业设计院的长期合作,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做到智力服务和岩土工程项目建设数据准确、服务优质、专业技术精益求精,从而适应大岩土大融合发展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四是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对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充分应用和掌握高精尖设备的技术优势,充分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法、专利技术,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和设备维护能力,形成一套供应链完整、管理透明、流程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充分弘扬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树立“质量安全就是第一生命线”的安全意识。科学统筹设备、人力等各方资源,实现高起点的快速突破,从而实现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典范。

工勘以精品研发、精品项目、精品服务为主导,对项目的勘察、设计、材料、工艺和管理等各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按标准要求执行。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各项质量参数稳定合格,达到或超过标准规范要求。实践证明: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和强化服务意识下的质量和品牌,成为持续发展核心元素的两个重要层面,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提升,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目标迈进。

三、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瞄准岩土工程最前沿技术,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技术专利。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一是注重培育人才团队。人才是企业第一生产力,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通过持续的学习、交流、沟通及宣传和教育,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文化的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宝贵财富;通过引进勘察设计、施工、研发、生产、工程咨询及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专家近百位,使之成为学术带头人;通过制定“培育并造就于社会和谐发展有价值的人”的人力资源发展实施计划,进行人才专业化、年轻化与知识化的更新。目前,拥有几十名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在内的专家队伍,他们多数在与行业相关的社会组织中兼职,为建设深圳和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注重专利及软件开发。目前,拥有《控制垂直度的双护筒施工方法》《预应力管桩及其施工方法》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6项。《基坑岩石绳锯切割气袋顶推破除设备》《硬质岩体绳锯切割结构》等实用新型专利128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调查数据处理系统》《地下管线工程系统》《群井稳定渗流降深计算软件》等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

三是注重实践中制定工法。目前,拥有《大泵量节能真空堆载预压软基处理施工工法》《多道环形支撑深基坑土方外运施工工法》等47项广东省级工法。《基坑硬质岩体绳锯切割、气袋顶推开挖综合施工工法》等56项深圳市市级工法,对规范施工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注重实施装备革命。目前,拥有宝峨BG系列旋挖机钻机能够用动力头驱动器直接驱动护筒进行全护筒接桩墙的施工。德国宝峨GB液压抓斗,成槽垂直度好、适用地层范围广,配置先进的电脑测斜纠偏装置,可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加大物探高端仪器的配置,使岩土工程勘察逐步由钻井为主向以物探为主的方向发展。

五是注重标准规范的编制。目前,主编和参编的有:《深圳地质》《深圳市地质图1:50000》《深圳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等多项标准规范,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起着保证作用。

六是注重产学研设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优势,瞄准行业技术前沿,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主动加快与高校、研究院和其他机构的联合,以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合作,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工勘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建立联合研发和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交流、难点技术攻关等一系列合作关系,对加强技术交流与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岩土公司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十年内成为国内一流岩土工程公司,并向世界一流工程公司迈进。如果说多年前的深圳基建工程兵是拓荒牛,那么现在的工勘,则是岩土工程行业的创新者、开拓者。现有的政府许可的从业资质、执业人才资源、装备技术资源以及融资能力等已具备了国内一流岩土工程的实力,先后承担了多项特大型工程,如深圳市赛格广场深基坑支护设计(深圳第三高楼),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设计,深圳市地铁1、3、5、7、9、11号线勘察,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监测,广东LNG接收站勘察测量、管线地质灾害调查和变形观测(中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西气东输二线广东段地质灾害评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桩基础工程等。

多年来完成的工程项目有数十项获全国性奖项,数百项获省、市级优秀工程奖项。其中“赛格广场大厦岩土工程勘察及基坑支护设计”获国家金奖;“深港西部通道一线口岸区岩土工程勘察、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获国家银奖;“深圳市大运中心岩土工程勘察”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深圳市东部华侨城地下管线信息系统(OCTSPGIS)”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万科惠东平海双月湾海底地形测量”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铜奖等,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荣誉感和社会知名度。

工勘着力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具有齐全的大岩土从业资质和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拥有行业领先的仪器设备,综合素质在深圳地区专业岩土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多次承担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并与万科地产、星河地产、比亚迪、华侨城集团、碧桂园地产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年营业额持续增长,跃居深圳岩土工程行业最具成长性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围绕“大岩土”概念展开,在办公大楼开设地质展馆,供学校及社会人士参观,积极组织和参与全国性及地区性的行业学术交流,先后成功主办、协办多次全国性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议,分享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为打造一流岩土工程公司提供了技术平台,从理念理论、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上得到提升。

五、坚持社会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5·12”大地震后,国家更加重视地灾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所蕴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商业活动的范畴,这也是岩土工程的研究方向。作为具有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和施工顶级资质的工勘,一直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承担。

近年来,积极参与汶川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积累了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工程做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被列入深圳市地质灾害项目应急抢险单位。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险情,编制了整套简洁实用的应急抢险方法和标准,即便在缺少设计指导的紧急情况下,施工单位也能根据抢险标准迅速有效地排除险情。

环境地质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领域之一。深圳地区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包括矿山、建筑类边坡及高危挡墙)、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及局部活动性断裂地质灾害。工勘的责任不仅仅是利用已有技术对目前的地质灾害进行巡查、预防、监测和治理,还正在研发具有高效能的防灾管理、监测及预警系统,一旦类似的系统建立起来,将对地质灾害治理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将大大节省地质灾害巡查和治理的费用,并减少地质灾害产生的危害。

在智慧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瞄准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监测技术,建立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监测、监测预警系统,全面升级检测技术;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试验功能,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其他机构的合作,继续加大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快速补充专业人才,全力以赴扩展测绘业务;坚定不移地加快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航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计算机、现代通信等技术,使得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紧密联系。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度融合,逐步使地理信息技术成为数字深圳、智慧社会、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充分利用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治理等从业资质,联合运用 BIM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拉长产业链,全面覆盖大岩土工程的业务领域。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向着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矿山恢复、土地净化、环境地质、城市地质调查、监测预警等方面寻求发展新途径新格局,为建设绿色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旗帜指引下,在创业发展的历程中,工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在人才、资质、技术、业绩、经验、理论、品牌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营造出良好的企业人文氛围,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岩土技术与大地脉搏紧紧相连,工勘人将围绕“大岩土”的发展理念,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积极推动岩土事业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前进,让岩土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勘察

2019-07-08 深圳工勘成功改制创新发展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711.html 1 3 创中国特色一流岩土工程公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