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材与装饰

为听障学子助力

——“2019无声课堂”第四课侧记

近日,“2019无声课堂”第四课开课,来自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院的师生先后走进诺贝尔瓷砖设计体验中心、萧氏设计公司,围绕“材料”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设计学子来说,除了熟练运用各类设计软件、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培养设计思维外,了解不同材料的功能和特点,灵活运用材料,掌握最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和讯息,也是成为一名合格设计师的必修课。为此,“2019无声课堂”第四课把“材料”作为课堂主题。

“2019无声课堂”是由创基金志愿者小组与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特别为听障设计学子打造的,补充学校教学空缺的第二课堂。前三次课,从参观设计展“听”徐晓东老师分享设计案例,到走进著名设计事务所,“听”吴滨老师亲授设计师养成记,再到走进曾建龙老师的公司,通过跨界设计帮助学生们建立自己的美学方式,开启对美学新的认识。

“2019无声课堂”第四课采用移动课堂的形式,来自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院的师生首先来到了今年4月最新落成启用的诺贝尔瓷砖设计体验中心。展厅由创基金理事、著名设计师琚宾老师设计,整个展厅如生活艺术馆一般,同时陈列着诺贝尔研发的最新瓷砖产品。展厅的入口看似狭小,进入后豁然开朗,如镜面一般的水池和透空的隔墙,令人赞叹;二楼用白色纱幔围合出的一个个展示场景,这种打破常规的瓷砖展示方式,如魔盒一般令人痴迷;而空间布局如迷宫一般,让观者有种急于探寻其中的趣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采用江南园林的空间设计手法,制造空间的对比、分割、延伸和空间的曲折,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带给观者无限的空间体验。

同学们在诺贝尔瓷砖设计体验中心不仅看到了瓷砖做成的橱柜和厨房台面,还看到了在地面和墙面的多种使用场景。休闲区的木制桌椅下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瓷砖;二楼挂着用木化石瓷砖拼成的画,好似经历千万年的木头在吟唱着岁月之歌,同一个花纹图案利用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产生了光面、亚光面、柔光面等各种不同效果。

同学们在触摸中感受着瓷砖的肌理和不同的触感,各种颜色和花纹图案冲击着他们的视觉感官,瓷砖材料在空间中的运用和各种创意表现不断开拓着他们的空间想象。

课堂的下半场变换教学场景,大家5分钟步行来到了萧氏设计公司,萧氏设计董事长萧爱彬老师特别主讲,通过酒店、会所、住宅空间的三个案例分析设计思路,从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的意图和作用,材料的运用、最终的效果呈现等,全面细致地为同学们讲解如何让材料为设计加分。比如黄浦江波光粼粼的流动姿态被运用到酒店大厅的墙面,犹如抽象的艺术作品;老上海人家的生活物件也被嵌入到立面的墙上,形成有趣的装饰效果;上海地图做成客房走道的地毯底纹,又映衬了现代浦江两岸建筑剪影,运用地毯的设计使狭窄的走道变得生动有趣,等等。通过一个个实际运用的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为同学们讲解材料运用的设计手法和思路,让材料成为设计师的有力武器和工具。

萧爱彬老师一个小时的讲解,同学们专注地“倾听”,不断激发着他们的思考。当看到户外阳台摆放着舒服的沙发时,有同学提出疑问,“下雨怎么办?”“沙发的坐垫、靠背等等全部采用了防水材料。”萧老师解释。

“只有掌握材料的特性和功能,才能用材料实现设计想象。”当萧爱彬老师讲到他从业30年,总是不断保持设计的冲动与激情时,同学们纷纷做出“六六六”的手势,用他们的方式表达“萧老师,您太厉害了”的赞叹。

(创基金)

2019-07-15 ——“2019无声课堂”第四课侧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797.html 1 3 为听障学子助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