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第二,在城市中建设城市,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增质;第三,让财富积累起来,让存量资产提质增值;第四,补短板、惠民生,让群众获得高品质的生活;第五,低碳是标配、绿色是底色,节能减排在路上;第六,以工业化、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供给质量;第七,培育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第八,坚持设计创新,提高设计质量,以精品奉献给新时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在题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房地产技术升级对勘察设计行业的要求和影响》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建筑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高”的产品,但这个“双高”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背离。把这两个偏离回归到客观事物的本身就需要设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更好地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一定要通过设计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同时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从注重满足数量到更加注重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功能;二是从建造过程粗放式的管理到建造过程精细化的管理。如果能够在项目上做到这两条,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实现转型。如果一个行业普遍做到了这两条,这个行业就实现了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转型发展过程当中,设计担负着艰巨的使命。
优秀人才为何招不进、留不住?设计事务所在我国为何走不下去……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当行业顶层设计、产业政策接踵而至,如何认识变革,如何创新思路、创造出路?行业将开启怎样的时代?企业可做出怎样的选择?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民营设计企业分会会长、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在题为《建筑设计行业的新格局新未来》的报告中,从民营分会会长及企业家的双重视角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思考。他表示,未来企业发展,核心在于人才。未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企业只保留核心团队,大量的工作将会采取合作或分包的形式;绝大多数的个人,借“平台”与客户联系,联手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服务。行业未来发展具有人本性、专业性、地域性、整体性的特点,传统设计企业将向区域(服务)平台、全国性行业平台、专业(产品)平台三类平台化企业定位转变。
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王伍仁在题为《EPCO工程管理模式及创新》的报告中指出,EPCO“规划/设计、采购、建造、运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模式”,将建筑开发企业从追求投资、建设阶段效益最大化(着力降低建设投资额),变为着力综合效益最大化,追求建筑初期投资建设与运营,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有效推动承包商从施工图编制入手,提高对设计、采购、工期、造价的把控能力。他同时以中国尊等建造开发管理创新实践为例,就在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管理条件下,如何做到既能确保建筑产品的品质、又能缩短开发周期,如何控制住开发预算或合同总价不被突破等开发商或承包商最为关切的问题提供了借鉴意义极强的解决之道。
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专题论坛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就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落地等进行了分析。他同时阐述了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理念及适用范围,提出对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业务以及关于建筑师负责制的思考。
如何使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不再那么难? 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丁士昭,从用国际视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的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借鉴全生命周期工程顾问的国际经验;正确理解设计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顾问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国际全生命周期工程顾问提供项目控制与管理服务的方向。报告介绍了德国有关工程顾问酬金条例和酬金标准,提供了具体和详细的有关设计基本服务、设计延伸服务(施工图完成后的)和全生命周期项目控制与管理的服务标准,为研究和编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提供了参考。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优秀品牌、优秀企业、经典工程推介展示、世园会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