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联合开展为期40天的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人社部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王程7月18日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通过本次行动做到“冬病夏治”,扭转年关讨薪难的局面。
专项行动从7月16日启动,至8月26日结束,聚焦工程建设领域的欠薪问题。具体范围包括各类在建工程项目及已竣工但仍存在欠薪的工程项目。重点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有企业作为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国企项目),以及有欠薪记录的其他在建工程项目。
此次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被称为“冬病夏治”。对此,王程解释,“冬病”是因为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是农民工工资结算的高峰期。由于劳动法要求工资必须以货币的方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发放出现问题带来年底欠薪高发,此为“冬病”。而所谓“夏治”,就是未病先防,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强化对企业平时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管,通过源头和过程的监管,有效预防和解决欠薪行为,防止欠薪在年底集中爆发,扭转年关讨薪难、年年整治年年重演的被动局面。
此次行动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标根治欠薪,实施“三查两清零”。一查欠薪隐患苗头,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留死角,杜绝发生新欠。二查历史欠薪存量案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长期未解决的历史遗留欠薪问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账。三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及国企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两清零”即做到国企项目欠薪案件清零,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案件清零。
二是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实施欠薪“冬病夏治”。检查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及维权信息公示制度等各项工资支付保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相应制度落实到每个在建工程项目,着力解决制度措施不落地的问题,着力规范企业日常工资支付行为,切实把功夫下在平时,防止欠薪隐患累积到年底。
三是开展欠薪案件“回头看”,落实工作责任。对今年已查办、督办结案的重大欠薪案件进行复核,确保被拖欠工资发放到每个农民工本人,做到案了事了。要回溯案件反映的工作短板和监管漏洞,对查实的失职失责、懒政怠政等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及时提请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并予以公开曝光,达到问责一人,警示一批,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根据专项行动安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切实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作用,加大欠薪案件查处力度,为农民工提供高效的维权服务。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财政部门要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监管,按规定及时拨付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消除欠薪隐患。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部门和国资等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对监管(管理)范围内的重点企业特别是在建工程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并组织督办因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的欠薪案件。
同时还将加大社会公布和失信惩戒力度。对欠薪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要按照《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向社会公布。对欠薪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条件的,要做到应列尽列,并按规定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联合惩戒,使欠薪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保持对欠薪行为的高压态势。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就公布了今年第三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黑名单”,其中有43家工程建设领域企业,案件涉及劳动者7548人,涉及金额1.2亿元人民币。较之前两次,此次“黑名单”数量多、案值大、涉及的受惩戒人数多。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