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桃花古镇

孟海朝

在秦岭深处藏了一个商洛棣花。

生活中见过许多许多花草,但就是没见过棣花。想象中,棣花比桃花鲜,比梨花美,比山丹丹艳,甚至比山村的乡亲更亲。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商洛漫山遍野的棣花笑脸相映,映红了秦岭、美醉了丹江,映出了山里人的幸福。

棣花,我是读贾平凹的作品才知道的,为了寻找棣花的确切答案,曾网上百度,棣花,解释最多的还是位于商洛市丹凤县境内,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

看棣花有两个因素,一是:贾平凹的影响;二是:想解开棣花的神秘面纱。真正走近棣花,遗憾的是错过了花期,但闻到了棣花香。

最近,有幸走进棣花古镇。小镇不大,依山傍水,青砖灰瓦,一派典型的陕南山区民居特色,小街整洁素雅,纤尘不起,让人心驰神往,有种“小憩乡村为避尘,笔尖闲致写天真”的意境。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小镇,感受最深的是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文化,虽然离县城15公里,但因贾平凹的影响,成了历史和文化旅游的名胜景区,游人如织。

到棣花,“平凹老宅”是必看的。这是一座经过翻修的四合院,青砖灰瓦的建筑,木门木窗。北边的主房,略高于两边的偏房,东边的偏房里放着许多贾平凹创作的书,游客大都要挑选几本,作为回敬。老宅,虽然是翻修的,但还能看出旧时光的痕迹。

院外横卧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丑石”,这就是贾平凹著名散文《丑石》的原型。一块没有棱角的“丑石”,经过贾平凹的妙笔提炼,从“丑到极处”飘洒到“美到极处”,直至名扬天下。紧邻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分布着贾平凹的艺术馆、书画馆、文学馆、影音馆等,这里有好多旧时的老照片,其中,仔细端详贾平凹的童年照,让人感觉他与乡村邻家小男孩也没啥区别,额头宽阔高凸,用农村话说就是从小就有“福相”,但“福相”里装满了人们看不见的智慧。

“宋金街”是棣花的历史名片。走在街上,似乎感受到一千年前从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到经过“宋金议和”后的宋金街,演绎了两国百姓以街心线条睦邻相处,在这里,一脚在宋国,一脚在金国是很随意的事,有“一步跨两国”“天下第一街”之称。古往今来,复古后的宋金街,店铺、酒幌、戏楼、石鼓,以及脚下两国泾渭分明的地砖,把人们从历史带回到现实中。如今各类农家乐尽显特色,店铺生意红火,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宋金街前行,就是有名的“二郎庙”,也是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相传金国侵略南宋到龙驹寨后,南宋将士奋力抵抗,久战不分胜负,当朝宰相秦桧力主求和,便割商给金,金国为了立标志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融合汉人建筑艺术,建成“二郎庙”。最初是祭奠曾在灌口治水有功,为民除害的李冰次子李二郎。到了明、清,受《封神演义》《西游记》《劈山救母》等影响,改供奉李二郎为杨二郎——杨戬。清朝时期,在二郎庙东侧又建关帝庙,供奉关公,意为四季平安,风调雨顺。金宋两国分界线从两庙中间穿过,“二郎庙”虽历经数百年风蚀雨琢,仍光彩照人,成为当今保存不多的宋金时代建筑文化遗产。

接着,来到千亩荷塘,站在池塘的拱桥上,放眼望去,在这深山小镇标配着千亩荷塘,既有北方风情,又有江南水乡特色,闻荷叶飘香,看荷花吐芳,小船悠悠,别有一番意境。穿过荷塘,就是有名的棣花老街,也是贾平凹小说《秦腔》中以棣花街为原型,塑造的“清风街”。这里商铺林立,青砖柱、灰色瓦屋顶、翘檐屋脊,木质店铺板门和方格窗棂,无不透出浓浓的历史和文化墨香。人们在街上开店铺、建旅馆、办农家乐、卖小吃、售特产。

棣花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浓缩了古今历史文化,新建了以“人文棣花,院藏秦岭”为主题打造的书香古镇“棣花驿作家村”。古建筑、砖雕墙、石廊木檐,青石地板所营造出的历史与文化、生态与自然、民风与民俗,相映生辉融为一体,静怡雅致。

离开棣花,车行驶在莽莽秦岭中,忽有所悟:此行虽然没有看到棣花盛开时的美丽,但我用心读懂了棣花的另一幅美艳,历史、文化、美景,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文学大家。秦岭把最美的经典留给棣花。好山、好水、好景,还有跨越千年的宋金街遗迹,乘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构成一部浑然天成的“美丽乡村”。给这个远离尘嚣、山清水秀的小镇,以及淳朴的乡民装上满满的幸福,让他们在这里幸福生活,安居乐业。

棣花和其他的山花一样平凡、美丽、无私,平凡就是秦岭的本色。

2019-07-25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914.html 1 3 桃花古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