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已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孟冲日前表示,新版《标准》总体水平已经达到了高级领先水平,初步实现了零能耗世界绿色建筑标准的新格局,“意味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将进入3.0时代。”
据透露,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的数量已经突破13000个,面积超过了12亿平方米,如果算上通过施工图审查,绿色建筑面积已经超过20亿平方米,“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体量。”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孟冲也提到了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绿色建筑落地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运行标识的数量,目前所占比例大概只有5%左右。”对此,新版《标准》确立了“以人为本、强调性能、提高质量”的绿色建筑发展新模式,在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术语、评价阶段、绿色建筑等级等九大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进。孟冲从九个方面介绍了新老《标准》的不同点——
第一,更新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响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改进也是最主要的。修订之后,整个指标体系明确为五大性能,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这些也是非常贴近建筑使用者的具体需求的。
第二,重新定义绿色建筑术语,即明确绿色建筑是在全生命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高质量建筑要求未来的建筑业发展过程当中,绿色建筑是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这一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把健康舒适摆在同等重要的层面来讲,而不是单纯地从“四节”方面来强调,现在保护环境和健康舒适的空间是互相平衡、互为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第三,重新设定了新的评价阶段,主要目的是引导绿色建筑最终的落地。以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和运行两个阶段,这次从标准的定义来讲,只有一个评价阶段,就是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是在竣工后才能进入到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而设计阶段只能做个预评价,这个预评价要求不得发放绿色建筑的证书,只能给予报告的形式。
第四,新增了绿色建筑的等级,由以前的绿色三星变为现在的基本级、一星、二星、三星,基本级是国家强行推广的等级,这是很大的变化。
第五,优化了评分的方式,增强了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2006版《标准》采用的是调控法,即一星级满足多少条、二星级满足多少条、三星级满足多少条;2014版考虑到每一条的重要性不一样,因此给予了一个权重的概念。如今的新版《标准》则采用了绝对分值累加法,把所有得分加在一起即是绿色建筑最终的全部得分。在增加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方面还取消了不参评的项。另外,条文的设置综合考虑了气候、地域和建筑适用性,为取消不参评项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六,要求一星、二星和三星级绿色建筑应进行全装修,产品的质量应该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而且针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全装修要求做了区别的对待,例如住宅建筑要求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完毕,厨房、卫生间要安装到位;对于公建来讲,从交付到出租这个期间全部铺贴粉刷完毕,水暖电全部安装到位,达到全装修的要求。
第七,分层设置性能的要求,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性能水平。为了让绿色建筑各方面性能更加平衡,新版《标准》要求同时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取得最终星级。
第八,扩展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提升了绿色建筑的质量水平。在近几年的建筑科技发展当中,产生了很多新技术和新理念,这次在修订中一并做了吸纳,比如要求在安全耐久、节约能源、健康宜居等方面,采用新科技来提升建筑的质量水平,真正地落实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第九,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性能,推进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更新和提升了建筑在安全耐久、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提高和新增了对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健身设施、垃圾、全装修、全龄友好、服务等方面以人为本的要求。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