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砖瓦、采矿、水泥及制品等产业,曾出现过一段黄沙遮天、尘土飞扬时期。近十年来,嘉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复绿残缺山体土地的同时,还将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节能减排并重,主动发展应用新能源,大力打造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转型腾飞。
产业转型配上节能减排,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数年前,受传统产业和区位地形、城市建设等因素影响,嘉祥大气环境质量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大。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打赢“蓝天保卫战”,嘉祥根据山东省和济宁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全县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等有效措施,大力开展环保治理。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层面,嘉祥一方面减少落后和过剩产能,比如,加快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退出,严防已淘汰或化解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异地复产,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坚决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格落实季节性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生产时段降低排放,停产时段注意防尘抑尘等等。另一方面,嘉祥从发展医养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入手,通过实施传统行业的绿色动能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化空间布局等,增加当地新的增长动能。
面对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嘉祥凭借区位和自然优势,巧妙地将这两个任务在同一个领域找到了结合点,即发展清洁能源。在加大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力度的同时,嘉祥积极带动能源结构调整,陆续制定多项新能源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嘉能13MW、昱辉10MW光伏发电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规模达150MW有余,并网发电66MW;太阳能集热面积保有量达6803.93平方米;光大环保能源垃圾发电项目,一期装机容量25MW、日处理垃圾1000吨,已开工建设;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每年可燃用农林秸秆至少30万吨、产生2.8亿千瓦时绿色电能、供暖面积达100万至130万平方米……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捷报频传。
嘉祥在能源和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一方面,推动了以光电、生物质电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为诸多相关产业的升级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和动力。尤为重要的是,嘉祥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8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238天,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济宁市前列。
依托传统优势,发展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按照国家生态环保政策,原有的采矿、砖瓦、水泥及制品等落后、过剩、不利于生态发展的产业都已陆续关闭。那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来驱动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就成了一道摆在嘉祥面前必须马上解决的难题。
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多方调研考察,嘉祥决定依托建筑领域传统优势,着眼建筑行业绿色、环保、装配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高层、多层大跨度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研发设计、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检测等为一体的完整建筑产业,全力打造具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产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特征的“五化”全国装配式住宅产业基地。
经过长达五年的不懈努力,嘉祥装配式建筑产业已在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山东连环钢筋加工装备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整合吸纳现有建材生产门类,推进了德丰重工的装配式住宅项目和万广混凝土、科瑞克保温材料等配套项目的建设,发展形成了钢结构、PC构件装配式组件、内外饰板材等装配式住宅产品,打造了具备“五化”特征的全省及全国装配式住宅产业基地。
在以机械、电子、装配式建筑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的嘉祥经济开发区的高铁产业园里,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清洁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员工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着,带有二维码的装配式部品部件分门别类地码放在仓库中,犹如严阵以待的士兵,等待着装车出发。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产业政策,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智能立体车库、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及智能装配式轻钢别墅住宅等应用技术,并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申请了多项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德丰重工先后参建了上海中信泰富广场、郑州博物馆、济南西部会展中心、青海海东体育馆等多个项目,公司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以德丰重工为中心的国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集群。
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也位于高铁产业园内,该产业园是由山东嘉达装配式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面积1000亩,目前已建成面积300亩。项目以新兴集团、北新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先进技术为依托,借助自身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重点开发“三板”(楼板、内墙板、外墙板)和装配式部件生产加工,实现钢构件、“三板”及部品部件的配套生产,形成产业一条龙。该项目已分别被住建部和山东省住建厅评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目前,该基地拥有标准化钢结构生产线8条,年生产能力16万吨;3条部品部件生产线,年产部品部件10万套;2条外墙板生产线,年产FK轻型预制外围护系统40万平方米;2条内墙板生产线,年产装配式内墙板40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解决当地约2000人就业问题,达产后年销售预计约为12亿元,利税1亿元。
除了集群化发展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按照嘉祥的“十三五”规划,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嘉祥还瞄准了高端装备领域,大力发展环卫装备、建筑节能装备、矿用机械等产品,形成优势产业突出、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实施“数控换手、机器换人”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档数控设备和工业机器人设备,提高关键生产制造工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力争到“十三五”末,高端装备业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另外,嘉祥还一直在优化扶持壮大马村万张水泥制品、纸坊满硐石材加工、大张楼木材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
(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