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业界·观点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展望

——以北京市预拌混凝土发展为例

□徐永模 庄剑英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发展的转折点。在参与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研究的工作中,笔者看到,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对实现社会、行业和企业协调发展的共识逐渐形成,研究所形成的政策建议和对行业自律的要求反映了新时代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在此共识基础上企业家们对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笔者认为,这些认识、观点和举措值得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行业企业学习借鉴。

重塑预拌混凝土产业形象

相对于“百年工程”的质量要求,曾经流行的甚至现在还存在的“一袋水泥、两锹砂子、三锹石子、半桶水”的混凝土粗放制备方式,给人以低技术、甚至无技术的印象,这是必须彻底颠覆的负面形象。

预拌混凝土作为一种先进的混凝土制备和工程施工技术,其发展的重要初衷是提高材料性能和质量管控水平,实现混凝土专业化、集约化、清洁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生产,适应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满足建筑业快速高效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在新的高起点上、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功能,重塑自己的社会形象。简要地说,要形成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材料、生态文明建设所依赖的环保利废资源化产业、应急抢险抢修抢建的保障设施、现代化高端制造的高品质材料以及开放性社会化的科普实践基地等新的产业特征。笔者最近考察日本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时,了解到地方政府将预拌混凝土车作为消防设施。无独有偶,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江西某地预拌混凝土司机用清洗搅拌车的水和高压水枪熄灭了一住宅楼二层的火灾。

在空间布局上,城区间、城乡间混凝土工厂的建设要与周围环境融合,增添城市景观特色。这些产业功能和形象尤其需要率先在首都北京实现,发挥表率作用。

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预拌混凝土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采购与运输,工厂与工艺设计,生产运营,产品运输,工程施工,严格说这还不是整个混凝土材料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因为没有包括混凝土废弃后的再生利用。目前行业还没有建立对这个产业链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对上游原材料产业的绿色化管理。这方面还有许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工作要做。

一是建设绿色骨料基地。众所周知,混凝土是大宗材料产业,骨料占单方混凝土重量的75%左右,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向上游骨料产业延伸管理,不仅是对骨料的品质,还要包括对绿色矿山和绿色生产的管理要求。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拟在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及环京3县建设绿色砂石骨料基地。这些服务北京市建设的骨料生产基地要严格执行绿色化、规模化、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要求,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评定标准。

二是提高固废资源化水平。无论是作为砂石骨料还是粉体矿物材料,建筑与工业固废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产业。要实现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环保利废功能,必须进一步提高固废资源化水平。为此,有条件的企业可将产业链延伸至固废的处置与资源化。要采用先进技术以确保固废再生材料作为混凝土组分材料的品质,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扩大资源化的固废材料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环保利废功能。目前,北京市已发布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目录、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等标准规范,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标识星级评价,推广绿色预拌混凝土。

三是美化绿化工厂景观。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工场化集中搅拌生产阶段和堆料场、搅拌楼整体封闭的半工厂化阶段,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已逐步进入现代工厂化生产制造阶段。预拌混凝土今后作为都市产业必须与城市美化、绿化一体化协同发展,这是行业今后是否能在城市生存的基本要求。因此,不仅要在厂区内外进行绿化美化,还要采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让工厂建筑不仅与周围城区景观融合,还要形成特色建筑景观,美化城市环境。

四是全面实施绿色环保生产。要采用全流程绿色管理,例如工艺设计要合理规划原材料运输进出动线、人员动线、产品动线,采用后场上料方式,实现全封闭管理;厂区地面保持清洁无泥而不是简单的洒水降尘;采用清洁燃料车运输,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混凝土运输车要时刻保持清洁,不能给城市交通景观“添堵”。目前,北京市已提升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修订版),要求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提高绿色环保清洁生产水平。

五是实施物流运输环保化工程。为减少大宗物流对城市雾霾的贡献,大城市正在通过政策导向和环保法规制约,鼓励城市建设大宗材料“公转铁”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运输。利用集装箱装载铁路运输砂石骨料,并要求市内短途接驳使用新能源车,并要求混凝土企业采用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这是北京市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由于涉及社会化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改革创新,彻底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是不可避免的。

创新引领高端发展

改革应先立后破,才能有序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先行,引领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来引导和规制发展,因此政策创新必须先行。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来说,应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积极应对挑战,在行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勇当排头兵,不当落伍者才是正道。任何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都是一个政府和行业企业相向而行、协同努力的过程。当下,预拌混凝土的创新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行业发展的短板。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必然要求预拌混凝土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是以创新资源为支撑的,行业企业要善于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资源,积极打造国家级或行业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要敢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用技术创新成果推进预拌混凝土产业高端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材料绿色化水平。预拌混凝土作为环保利废产业的定位能否确立,关键取决于材料的绿色化水平。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建筑垃圾、工业废渣和矿业尾矿等固废的产生和增加难以避免,关键是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将这些固废转化为资源,即转变为所谓的“城市矿山”。对混凝土而言,材料绿色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其材料组分的“绿色”化。因此,必须加强固体废弃物高品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研发,突破大掺量固废(包括骨料和粉料)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和控制技术,实现大规模和高值化利用固废,才能实现对预拌混凝土要求的绿色低碳环保发展。

三是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包括混凝土行业在内的一般制造业目前面临很多挑战,人才短缺就是其一。以目前混凝土行业的地位和形象,吸引青年才俊入行从业非常有挑战性。在今天“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语境下,采用信息化智能制造技术,是改变混凝土“傻大笨粗脏”的低端产业形象、打造高端制造形象的必由之路。行业企业应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共性技术,将全产业价值链、技术链和企业采购、调度、生产、物流、客服、财务六大混凝土企业核心业务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智能管理体系,实现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

四是研发高性能高品质产品。预拌混凝土作为一个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竞争,既有现浇与预制混凝土的技术竞争,也有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砌筑结构之间的行业竞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竞争会一直存在,因为每个行业都在努力创新发展,谁也不愿意退出竞争舞台(市场)。因此,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发展方面,不进则退。高品质混凝土是实现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的重要保证。研究开发满足现浇混凝土不同施工技术要求的高性能高品质预拌混凝土,对于与现浇工艺技术协同或促进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都非常重要。高性能高品质要求对混凝土材料设计和生产质量控制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年访美时,基仕伯公司向笔者演示了美国最近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预拌混凝土性能全流程智能控制技术。该智能系统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搅拌车内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变化进行在途测试,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形成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智能化设计、调控和远程监控,从而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障。我们必须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在途高精度检测、智能调控技术,解决预拌混凝土“最后一公里”质量管理失控的问题。

培育行业健康发展生态

任何一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产业生态,都有其健康的产业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预拌混凝土行业要形成以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创新发展、企业间“和而不同”相处、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行业生态环境。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鼓励通过市场机制兼并/联合重组,对区域预拌混凝土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集团,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行业公约并实施有效自律。鼓励预拌混凝土企业延伸产业链,不仅联合重组上游砂石骨料企业和固废资源化企业,还应鼓励联合下游施工企业,为混凝土施工提供质量保障性服务,将质量管理从由中间产品新拌混凝土向最终产品硬化混凝土延伸。

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环境不是由混凝土行业自己能决定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法规、政策提供,甚至行业内部生态环境也有赖于外部环境的约束,所以政府依法依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出现“害群之马”破坏自律,则需要政府依法依规处理。在质量安全、商业信用以及清洁生产和环保监控等方面,政府也有职责所在。但是,行业自律是他律(政府监管)的前提。怎样形成促进健康发展的自律和他律平衡协同的行业发展生态,仍是一个有待创新的课题。

对于我国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北京市是一个缩影。北京市作为首都,其发展历程或多或少都会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其他地方的发展也有很多特色和亮点,但共性的方面其实很多。笔者认为,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虽不能概以全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全貌,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在迎接新时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方面具有标示性,值得行业重视关注和学习借鉴。

2019-08-12 ——以北京市预拌混凝土发展为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151.html 1 3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展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