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克罗斯尔福车站,6米多高的巨大盾构机刀盘“破墙而出”,缓缓抵达接收井,备受关注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二号线项目建设又迎来一大关键性节点——全线节点控制性区间B标北线隧道全面贯通,标志着由中国交建承建、中交二航局负责实施的首条海外地铁取得重大推进。
马来西亚地铁二号线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大众捷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交二航局负责承建的施工内容包括三站一区间一逃生井(仙都站、吉隆坡医院站、克罗斯尔福站、蒂蒂旺莎到克罗斯尔福区间、ES1逃生井)。隧道设计为单向双线隧道,分南北两条线,B标盾构区间的北线,全长1083米。盾构机自蒂蒂旺莎站车站始发穿越至克罗斯尔福车站接收,中间采用“先隧后站”工法穿过吉隆坡医院车站。隧道外径6.35米,内径5.8米,采用海瑞克号盾构机,土压平衡工艺掘进。
整个掘进过程历时7个半月。由于掘进的地层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不同以往国内隧道相对均匀的地层,集吉隆坡特有的肯尼山地质、石英砂夹石英岩、富水粉细砂和回填河塘软弱淤泥于一体,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难以预知,在掘进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沉降是建设者最需要关注的难点问题。
项目部区间经理杨雷介绍说:“沿线的地面敏感建筑物比较多,其中国家大剧院、泰国神庙为马来西亚重点保护建筑。主干道交通量非常大,地下立交桥的桩基离盾构区域最近仅1.2米,且存在大部分密集且老化的管线,就相当于要在地下打一个大洞,还得保证地面上的交通正常通行、人们正常看戏、正常祭祀。这要求项目部在掘进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地面沉降系数,不能出现一点误差。”
为了控制沉降,项目部通过前期的试掘进,摸索总结参数,分析盾构机在不同土层的沉降情况,确定了掘进施工的总原则:保土压、稳姿态、控出土,及时调整土压力和控制出土量,以减小阶段沉降,保障了地面构筑物和道路的安全。
除此之外,作为中交首个海外地铁盾构隧道,二航局项目部依靠团队技术力量,还克服了场地狭小、交通繁忙、节假日停机、带压换刀等不利条件,解决了分体始发、割线始发、小曲线半径、软土掘进等技术难关,完成了“双铰接盾构机在软弱地层小曲率半径掘进技术”的关键技术专题研究和风险调查梳理,在设计、施工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摸索出一条海外“闯关”之路。
贯通之后,立交桥安然无恙,城市交通车来车往,完全感觉不到地底下正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土层关键参数复核后几乎没有沉降,地面完好如初。该区段从盾构始发到贯通,施工生产持续可控,实现安全质量零事故。
据悉,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二号线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项目,对于中国地铁制造“走出去”,对中国交建海外地铁项目的市场开拓以及马来西亚属地化建设具有多重意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吉隆坡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方便当地人民的出行,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