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文静
千余里迢迢长途,八余载悠悠岁月。他,从一个远在东北的青涩毕业生,到如今扎根珠海的二十冶人;他不忘初心,如一坚守;他奋楫芳华,无私奉献;他,毫无怨言地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珠海横琴建设。他就是中国二十冶青年岗位能手、广东公司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宗鹏。
星光不问赶路人
2011年3月5日,李宗鹏跨出辽宁科技大学的校门,独自踏上了向南行驶的列车,满载梦想,无惧颠簸,3000多公里的路程,几经辗转,终点站——珠海横琴。
他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来到了中国二十冶广东公司横琴市政项目部,经过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让他对工程技术知识体系有了简单的了解,但由于经验过于缺乏,所以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对他来讲,犹是一张白纸。为了克服短板,他每天坚持早起,跟着前辈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实地学习,将施工现场拍摄的照片,回到办公室翻看图纸进行对照学习,并收集整理资料写成宣传报道,这样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水平,同时也为项目宣传贡献力量。
时光不负有心人
2011年7月,22岁的李宗鹏正式毕业,24日,他再次来到横琴。“勤于实践,不怕苦;勤学习,勇创新;扎下根,铸辉煌。”老董事长对全体新员工说的话,也成为李宗鹏今后工作奋斗最好的诠释。
再次来到横琴项目部,是以二十冶人的身份,凭借实习期打下的基础,让他快速地进入工作角色。虽仅是一名基层工程技术人员,但跑现场、做日报、整理资料让他乐此不疲,现场验收,写会议纪要、空闲时写宣传报道让他格外充实,斗志满满。
作为一名二十冶人,李宗鹏离别家乡,选择了横琴,将青春挥洒在这片湾区热土,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褪去稚气,渐渐成为一个能吃苦、肯弯腰的工程人。
千磨万击仍坚韧
2014年7月,李宗鹏升任中国二十冶粤澳中医药产业园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工作三年,作为2011届中第一个提职的员工,他没有自满和骄傲,而是感受到肩上责任,“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期待”是他产生的第一个念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启动的项目,作为项目部办公室主任,他有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初来乍到,产业园还是一片荒地,场地里到处是杂草和水塘。面对这个艰巨的挑战,他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选择二十冶就是选择放心”的承诺,他和项目部全员加班加点的日夜坚守,凡事无不亲力亲为,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攻坚克难,最终圆满完成工期目标,得到业主的肯定。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8年8月23日,当14级台风“天鸽”登录珠海的危急时刻,李宗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收到台风预警通知后,他立即组织召开应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与项目部员工一同转移工程资料,全部人员安全撤离后,他才最后撤离。正是凭着他这毫不懈怠的工作态度,和有条不紊的统筹安排,才使得项目人员零伤亡,将项目损失降到最低。
在台风登陆前,个别参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施工的单位抱着侥幸的心态,并没有组织工人撤离。他看到后,管起了“闲事”,找到该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强烈建议马上组织撤离人员。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该负责人听取了建议,并在他的帮助下,把园区内剩下的工人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倘若没有这次“多管闲事”,以这次台风的威力,可能会造成好几百人伤亡的重大事故。正是如此,业主在灾后重建会上,点名表扬李宗鹏,赞扬二十冶顾全大局,也正是这“多管闲事”充分体现了央企在关键时刻担当起社会责任的形象。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9年7月,李宗鹏升任中国二十冶粤澳中医药产业园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身为领导班子成员的他,坚持每天去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他在拼抢工期的关键时候,每周带队去现场进行安全联合检查;每当项目出现工期滞后、质量安全问题、经营活动失稳等情况时,组织项目部全体会议,及时纠偏错误路线;每当到关键节点,和项目部全体人员加班加点以达到节点进度,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好评,为市场的二次开发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践行着“以现场保市场”的管理理念,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管理人才,产业园从一片荒地,到如今的楼宇成群、绿意盎然,他见证着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变化,也收获着自己的成熟。他从一个青涩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稳重的项目领导者。
时至今日,他30岁了,从毕业到现在转眼已过8年。一座城,一个家,一待就是8年,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二十冶,献给了横琴。青春渐逝,但这8年的奋斗,让青春无悔。
李宗鹏(前排右)在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