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绿色出行,但很多道路虽然施划了非机动车道,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物理隔离,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的现象非常普遍。
近日,从北京通州区城管委了解到,北京通州城区40多条道路已列入慢行系统改造计划,预计2至3年内这些城区主要道路步行、骑行都有各自的专用道,城市的慢行环境将更加友好。
按照人车分离的理念,北京通州区自2016年已陆续对部分道路进行慢行系统改造。
今年,通州区启动乔庄北街慢行系统改造和九棵树地区的慢行系统改造。通过增加绿化隔离带等措施,保障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的独立路权。
对于实施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的道路,通州区市政部门也想方设法为骑行和步行腾出专用道路空间。
通州区经过前期梳理,初步确定10条路侧停车道路实施慢行系统改造。
这10条道路包括梨园中街、群芳二路、玉桥东路、万盛北街、月异东路、怡乐北街等等。每条道路具体情况不同,改造方案也不一样。
例如玉桥东路改造,计划将对两侧人行步道空间重新进行优化。
玉桥东路现状人行步道宽7米,其靠近主马路的一侧栽有行道树,另一侧是低矮植物构成的长条形绿化带,实际步行空间宽4.5米,对行人来说绰绰有余。
改造思路是将人行步道外侧的长条形绿化带平移到行道树下,形成立体绿化,腾出来的空间重新进行功能施划。人行步道宽2米,骑行道宽2.5米,骑行、步行各有其道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通州区还计划对迎薰东路南段、永顺北街东段、潞苑五街、梨园北街等30多条道路进行精简护栏改造,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间增加绿化隔离带,或者用绿化隔离带取代现状的白色隔离栏杆,让慢行空间更加舒适、安全、美观。该工程将分步实施,预计两到三年内完成。
除了对已有道路进行改造,城市副中心的在建道路,以及即将上马建设的一批新修道路工程,都预留了充裕的慢行空间,保障自行车、行人拥有独立的路权。城市副中心的慢行系统将在未来几年内日益完善。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