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为全国首座森林剧场修炼“隐身术”

上海建工举全产业链之力栽种“九棵树”

本报记者 徐敏

8月20日,正在建设中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九棵树”)提前开门迎客,首批千余名观众走进崭新的主剧场,聆听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的试听演出,伴随着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拉开这场视听盛宴序曲的还有孕育在广袤林地中、与水绿相融的全国首座森林剧场。

项目总指挥、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说,上海建工为此举全产业链之力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敢于创新的“交响乐团”,仅用22个月就奏响了这曲经典“乐章”,同时也开辟了文化建筑建造的“新纪录”——模式新,标准高,速度快,造价控。

建筑“隐身”森林

在上海市奉贤区奉浦大道以南,法国何斐德公司从六家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将“种子”方案栽种在这1200亩郁郁葱葱的生态林地中,并演化为“九棵树”的整体造型,俯瞰之下状若一颗萌芽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破土而出,吐出她的三片“新叶”,这就是由“三瓣”式的三个建筑单体组合而成的“九棵树”主体建筑。“三瓣”分别代表三个功能区,即主剧场与艺术交流区、小剧场与多功能区、文化展示功能服务区。三个建筑单体通过首层的艺术街及二层的架空平台连接为整体,功能分布清晰,应用灵活多变,形成了艺术表演、艺术培训、艺术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

“九棵树”总建筑面积为7.1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200座主剧场,500座和300座多功能主题剧场,以及1个室外森林剧场和1个水秀剧场。

“九棵树”不仅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其剧院建筑还承载与融合着“树”的理念,包括树桩、树荫等众多关于“树”的元素都体现建筑构造的各个方面。上海建工设计总院设计总监、项目总负责人刘琤举例说,大平台上的树荫雨棚,由数根斜向交叉的钢结构构架组成,高低错落,自然交叉,营造出斑驳的树影效果,如同在暖暖旭阳下林中漫步。1200座主剧场的主题则是树杈与林中薄雾,大堂的吊顶造型如同大树繁茂的枝杈,错落有致,剧场大堂之间的连廊灵动飘逸,如同森林中冉冉升起的薄雾。同时,大堂中间镶嵌的大幅金属立体艺术画,蕴含着上海的梧桐,奉贤的银杏和音乐的元素,将建筑、环境,艺术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还有树桩的元素运用在屋顶台仓和建筑设备的外维护体系上,以暖金色的铝合金拉伸钢板网有机进行组合有机排列,形成实中透虚的朦胧效果,模仿森林中的蕴含未来生机的树桩效果。此外,设计施工中还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令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

音响“隐身”剧场

时而响起交响的豪迈奔放,时而隐现管弦的轻盈悠扬……在当天的试听演出中,观众们首次体验了1200座剧场内“不一般的音响”。据悉,这是一套国际先进的可变混响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性质和演出需要,通过调整温暖度、力道、明亮度等多种参数,为音乐会、音乐剧、话剧、舞蹈、综艺等不同类型的演出量身定制相应的建筑声学特征,建立不同的“声音情景”。

为了得到最完美的艺术呈现,176个喇叭和64个拾音器被均匀分布在剧院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当天的试听过程中,不仅看不到任何一个喇叭,就连以往演奏交响乐时舞台上方必须悬挂的反声罩也不见踪影。“因为音响都被隐藏起来了,”刘琤告诉记者,为了整体美观,音响的安装必须与装饰效果协同一体,但同时又要有效发挥声学作用。为此,项目团队通过BIM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现从平面图纸到立体呈现,将音响系统最终顺利融入施工,实现“了无痕迹”又能“自由呼吸”,充分发挥出声学效果,同时兼顾装饰性与功能性。

“隐身”音响的效果究竟如何?在试听现场,著名作曲家金复载表示,“这座剧场传递了非常好的声音,音色的还原度也很好,我个人认为可以打到九十分以上。” 现场观众也说,“现场试听效果非常好,坐在最后一排都能够清楚地听出小铃声的层次变化。”

EPC巧施“加速度”

“上海大剧院的建造周期为四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是三年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是三年……”卞家骏对上海建工曾参与的多座高标准剧场的工期如数家珍。对于即将于月底竣工的“九棵树”的工期,他给出了一个令业界大为吃惊的数字——22个月!

融合了建筑美学与声学的剧场是所有建筑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难建的项目。“九棵树”是全国首座森林剧场,也是沪郊第一座全国A级剧场,完成这样一座高标准、多功能的剧场,一般需要四年以上时间,但“九棵树”实现了不到两年便投入运营的建造周期。

“加速度”的背后究竟有何秘诀?卞家骏告诉记者,既要建得快,又要质量高,关键在于采用了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即由上海建工设计总院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组成的建设联合体,牵头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采购等各个环节,可以大量减少业主的协调工作。“业主省心了,但对设计师而言,却是巨大挑战。”卞家骏说,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返工、衔接等多余环节,设计方案要求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设计图也必须完整、及时地考虑建设和运维全过程。

作为总裁的卞家骏出任该项目总指挥,足以体现上海建工对该EPC项目的高度重视。他表示,“我们集结了旗下7家子集团,举全产业链之力,对EPC模式进行了一次非常完整的实践,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是上海建工正在大力实施的“三全”战略之一,就是要发挥设计咨询事业群的先导作用、城市建设投资事业群的拉动作用、房产开发事业群的推动作用、建材工业事业群的支撑作用、建筑施工事业群的基石作用,形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实现战略协同。“‘九棵树’是上海建工集团承接的设计体量最大,建造难度最高的EPC项目,同时也是对我们完整产业链的一次锤炼。”卞家骏介绍,从设计、基础打桩、施工总承包、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和生产制作,到装饰装修、园林景观等各环节都由上海建工旗下子集团负责,作为总指挥的他可以根据实际建造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对各相关团队进行有序调配,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据悉,这种成功的EPC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目前已沿用在奉贤“三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中心和图文中心)项目中。上海建工又将开启工程项目全过程建设的新篇章。

图为即将竣工的“九棵树”。

摄影:竺士杰

2019-08-26 徐敏 本报记者 徐敏 为全国首座森林剧场修炼“隐身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297.html 1 3 上海建工举全产业链之力栽种“九棵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