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从当年皖南山区偏于一隅的水泥厂,到走上国际舞台的世界500强企业,海螺集团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生产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快速成长之路。
在这个智能化水泥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实现了矿石在线监测、生产自动配矿以及生产线的智能巡检等,工作人员不用到生产现场,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通过预警系统,提前对异常参数进行修正。
智能工厂继承了海螺集团30多年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国际生产领先技术集合而成。工厂投产以来,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90%,但样品检测合格率提高了50%。
技术创新是海螺走向世界、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企业前身宁国水泥厂组建于1978年,为了抓住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这个发展机遇期,海螺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将总部由宁国迁至芜湖,并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开始对高品质水泥进行研发。
在设备、产品创新和国产化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朝着高质量、高性能、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要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国内的田湾核电站、(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杭州湾大桥都用了海螺水泥。
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结合安徽省大力推进的国资国企改革,海螺集团还利用自身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二三十年间先后进行了40多例兼并重组,以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做大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海螺集团更是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加快了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的步伐,并在节能环保新材料、化学建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同时企业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在海外的布局,在印尼、缅甸、柬埔寨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完成投资近100亿元。
海螺的国际化,体现在布局东南亚、中亚、非洲,输入其技术、资金、管理,目前已经建成产能1500万吨。通过持续的深化改革和强化创新驱动,目前海螺集团已拥有熟料产能达2.25亿吨,水泥产能3.55亿吨,均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8年底,企业的总资产已达1920亿元,相比建厂之初增长了417倍。近日,海螺更是以2018年284.9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迈进了世界500强行列。海螺在全国24个省、海外20个国家,基层单位有370多家,用海螺的标准引领行业的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上更有作为。 (海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