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华
砂石是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用量极大且不可替代的材料,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砂石年用量200余亿吨,约占全球的50%。今年以来,国内各地砂石价格涨幅较大,有些地区甚至缺货,引起了各方关注。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对当前砂石市场进行了深度解读。
三大原因导致砂石市场供需失衡
问:这两年的砂石市场可谓是风云变化,牵动各方神经,尤其是今年以来,砂石价格的波动,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请您分析一下形成当前砂石市场状况的原因。
胡幼奕:目前国内砂石市场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与去年相比,今年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形成当前砂石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国家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砂石需求量加大;从供给侧来看,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淘汰落后的不环保的砂石产能,供给大幅减少。
其次,长期以来,多数地区政府管理部门没有把砂石作为产业,其政策、规范、管理措施等相对缺乏,没有调整砂石产业的经验;有些地方政府对砂石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重要性、属地性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开石矿就是破坏环境,只关旧矿,不批新矿;有些地区对手续齐全、绿色环保的企业下令限产、停产,原有的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砂石产能出现了缺位。
最后,落后的砂石产能淘汰了,不环保的企业关闭了,现代化的砂石企业建设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出现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空档期,导致供应缺口较大。
砂石市场紧缺是短期现象
问:从价格来看,当前砂石市场的价格变化是否合理?您认为未来走势会如何?
胡幼奕:商品价格由其稀缺性决定,供应不足时,会导致价格上涨,有时候可能它的价格会超过价值;如果供大于求,其价格可能会低于价值。
目前,我国砂石需求量大的地区,供需关系矛盾突出,价格较高;需求量小的地区,供需矛盾较小,价格相对平稳。随着供应量的不足和建设量的加大,价格可能还会上升。
从另一方面来讲,早期的石矿开采,资源费用较低,生产装备投资较小,砂石运输成本低,环保成本也较低,所以砂石价格相对要低一些。
现在的石矿开采,资源费用比较高,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砂石运输成本高,环保要求高,环保方面的投资也比较大,所以砂石的生产成本相对要高一些。
目前,一些砂石供应紧张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根据当地的市场用量和可开采的石矿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建设大型绿色环保砂石生产基地。随着这些新建生产线的投入运行,供应量上来后,达到供需平衡,砂石价格就会趋于一个合理区间。
问:目前砂石紧缺现象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业内上下游企业该如何及时调整和应对?
胡幼奕:目前砂石市场紧缺是短期现象。自然资源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各省区市的相关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砂石的供需问题。2018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由中国砂石协会组织专家编制的《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9月份国家发改委向有关协会和八省发特急文件:《关于开展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价格形势调研的通知》,10月份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今年7月,工信部联合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和全国各地相关大型央企、国企、砂石和装备企业、中国砂石协会等召开“关于推进机制砂石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北京市建委召开多次会议,积极协调河北等地,推进在环京地区建设10家~20家现代化绿色环保砂石生产基地,以满足首都基础设施建设的砂石供应问题。市场供应紧张的省区市政府部门也发布相关文件,积极想办法采取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天然砂石限采、禁采是必然趋势,机制砂石成为混凝土企业的主要供应源,下游企业要做好及时调整和积极应对。上下游企业还要高度关注以下多个问题:
多数地区砂石价格持续走高,企业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情况下,忽视了价格、价值波动曲线、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石矿开采风险大,高价获取石矿资源要谨慎;砂石国有化进程加快,混合所有制是较好的经营方式;企业扩张、融资、贷款要谨慎;石矿和装备企业上市要谨慎;警惕局部地区砂石产能过剩;高度重视石矿的专业设计,非石矿专业人员的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机制砂石企业必须建立产品检验室;研究开发特种砂石骨料;备品备件选原装;新型清洁能源和“公转铁”运输是发展趋势;矿业固废制作砂石骨料是趋势,但要做好相关专业研究;砂石和装备企业的传承问题,以及公共安全问题等。
建立完整的砂石产业科研开发体系
问:在天然砂石供应量骤减的情况下,机制砂未来能否成为一个完全的替代方案和发展方向?机制砂产业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胡幼奕:国内机制砂石最早是在1953年北京的“四大建筑”上使用,1958年在贵州中部猫跳河梯级水电站应用。近年来,珠港澳大桥、三峡大坝、核电站等重大工程,都是使用高品质机制砂石的。
几十年来,我国使用的砂石几乎都是天然砂石,是从河道、山上直接采集。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资源约束趋紧,砂石转为开采石矿,用矿石来加工制造。
高品质机制砂石是用现代化的破碎筛分装备大规模制造的工业产品,其性能等要比天然砂石好。天然砂石“东河道一车,西河道一车;这个山一车,那个山一车”,相对离散性大。当然,天然砂石由于在河道上通过上万年的冲刷,其表面和形态等与机制砂石不同,但是随着机制砂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把机制砂石做得比天然砂石还要好。一般来说,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要比天然产品在品质均衡性等方面都要好。
机制砂石是石矿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在矿产资源的开采领域,像冶金、煤炭,建材的水泥、玻璃、陶瓷等,都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相对于冶金、煤炭,建材的水泥、玻璃、陶瓷等产业,早期,国家有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有研究院、设计院,标准质量、检测体系,高校有专业,但砂石几乎什么都没有。
中国砂石协会提出,作为新兴的工业产品和工业体系,要建立科研开发体系;建立砂石骨料专业体系;建立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等。建立砂石材料工程学,从材料科学角度进行研究,研究机制砂石的三大属性,即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工艺属性。
相关企业要对机制砂石的加工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机制砂石骨料企业,要向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和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和施工单位,要调整工艺、配方和施工习惯等,适应机制砂石;混凝土装备企业,要根据机制砂石的性能,对装备进行调整。
问:从协会和政策层面看,砂石行业未来要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哪些举措来规范或助力?国际上是否有值得我们参考的经验?
胡幼奕:目前,自然资源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高度重视砂石产业的发展,加紧制定相关指导意见、规范、质量标准等,指导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中国砂石协会也积极组织国内优秀企业,针对我国砂石行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具体促进措施;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制定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建议和意见,推动行业高质量和绿色发展,满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从目前世界各国石矿水平来说,中国现代化石矿的建设和发展及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等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装备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需要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