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优化城市空间 勇当开路先锋

——上海锦迪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立辉专访

□张玉明 宋世琦

上海锦迪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锦迪公司)成立于1997年,系上海市静安区国有企业,主要承担静安区段轨道交通建设和周边地块开发等市、区重大实事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开发等任务,兼及旧区改造、城市更新、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等工作。下属企业有上海静安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及控股、参股公司。

不久前,记者在上海市基建优化研究会2019年会上获悉:申城16个区的城开公司中,锦迪公司业绩名列前茅;尤其是该公司在地铁车站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过程中的全项目、全过程投资开发建设模式,开创了一个基建优化的范例,深受申城基建优化专家好评。日前记者慕名前往锦迪公司常德路总部采访,董事长史立辉接受了记者独家专访。

记者: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历史沿革。

史董事长:1996年,因静安区承担市重大工程地铁2号线静安区段建设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静安区地铁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地铁车站建设和周边地块开发。1997年锦迪公司成立后与其合署办公。2002年,为推进地铁7号线建设,区政府将原上海市地铁2号线静安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更名为上海市静安区地铁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继续与锦迪公司合署办公。2008年,为加快地铁12、13号线静安区段的建设工作,区政府决定成立地铁12、13号线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设在锦迪公司。2011年,锦迪公司划归静安置业集团管理。经全体职工二十多年的精心耕耘,企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自2001年至2018年连续九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已成为静安区以轨道交通建设与房地产项目开发为核心的国企。

记者:请简要介绍您与锦迪之缘,并简述公司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果。

史董事长:1995年至今,我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其间有五年多时间先后在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工作。2003年任区地铁办副主任和副总经理。2011年至今任总经理、董事长。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干实事,大力推进市区重大工程建设,构建新时代路网,疏通城市“脉络”。

市重大工程的地铁建设和区重点项目是区委、区政府交给我们的关系我区未来发展的重大实事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是我们的价值所在、特色所在,也是我们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我们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责任,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多个市、区重大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和静安寺地区综合开发、7号线建设和周边地块开发、12、13号线建设和张园历史风貌保护性开发和丰盛里项目开发。2015年锦迪公司出资成立上海静安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地铁14号线静安区段投资实施主体,代区政府行使公共投入职能,承担项目前期各项任务,并配合申通公司开展各项工作。在以上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公司先后荣获上海市政工程建设金奖、市白玉兰奖、市劳模集体、市实事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优秀集体等多项荣誉。

特别是在当前的轨交14号线静安区段建设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如拓展融资减少财政投入、创新性地优化规划方案、多措并举完成征收任务、攻坚克难做好维稳协调,在各阶段施工建设中领跑中心城区。比如,我们创新施工围挡,建成“城市绿洲”。地铁14号线静安寺站原围挡方案为传统简易围挡砌筑式围挡,给人们带来冰冷生硬的感觉,没有考虑到绿色环保、隔音和降尘,不能对周围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周围环境的品质。考虑到静安寺站位于繁华商圈,地理位置特殊,市民关注度高,文明施工和规范施工基础上,更要考虑美化施工,我们创新性地在地铁14号线静安寺站地铁建设中,将施工围挡升级为绿植覆盖的垂直绿化“景观绿墙”,即将绿色植物框架镶嵌在围挡架上,来代替通常使用的钢板作为隔离,让原本“死气沉沉”的施工现场变得绿意盎然,将原本灰尘嘈杂的建筑工地,通过加装垂直绿化植物的设置,创造出亲邻友善的“直立式”工地花园。这片“城市绿洲”为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增添了柔性之美,得到广大市民、游客和周边单位的赞许和认可,特别是在2018年进博会期间,确保了中心城区的良好形象,也成为上海市城区施工围墙建设的样板。

记者:锦迪公司在对标国际水准、打造地标建筑方面有何作为?

史董事长:静安寺广场是市、区精神文明的重要活动场所。2016年启动的第二次更新改造是在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以地铁14号线静安寺站建设为契机,要将地铁换乘通道、广场自身升级改建以及国际知名品牌引进相结合。2018年,这一项目被列为区重大项目的重中之重,对锦迪公司而言,其意义、难度及挑战都是从未有过的。我们突破性地将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引进静安寺广场,将国际著名品牌旗舰店建设、换乘通道建设、广场自身升级改建三个项目融为一体,将静安寺广场打造成为文化展示中心、交通换乘中心以及旗舰商业中心。改造后的静安寺广场将真正成为“了解上海、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成为国际静安风采的标志性建筑。

记者: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综合开发建设过程中曾遇到过什么难题?

史董事长: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城市添光彩,不断提升专业街建设管理水平。

南京西路南侧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吴江路,见证着静安区后街发展的历程。2007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将吴江路改建列为重点工程,2008年6月,吴江路休闲街完成二次综合改造正式开街。开街后,我们紧扣“休闲、时尚、风情”这三个街区特色,创新管理机制、一体化综合管理、树立品牌效应、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一流特色专业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吴江路休闲街在改扩建后的十多年经营闻名全国,2012年被中国商业步行街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

2018年,上海商圈进入了“后街”时代。后街是对人文特色的深度挖掘,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象征。锦迪公司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视察吴江路时提出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后街经济”这一契机,吴江路再次改建时机成熟。我们深入探索研究“后街”的内涵,对全球后街经济的典范进行调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不再跟随潮流,而是着眼于更好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与国际一流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了概念设计。我们旨在将吴江路变成一个记录城市变迁的时光隧道、一个充满爱意的“城市客厅”,提供精致的空间格局、便利的交通设施和温馨的社交空间。

同时,2016年11月,我们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成立了上海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联盟。作为联盟牵头单位的锦迪公司,结合上海建成国际消费城市的定位,发挥联盟联系政府、联系各特色街区的桥梁作用,扩大联盟的社会影响力,大力拓展公司在上海特色商业地产领域的发展空间,为上海市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为适应上海后街经济和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要求,进一步做好我们集团承担的张园历史风貌区的城市更新等项目,锦迪公司联手高等院校成立了上海大学世界商业街区研究院。我们作为联盟的理事长和研究院的院长,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记者:据我所知,目前锦迪公司在轨道交通建设和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方面,大抵有两种模式,您认为从基建优化角度说,哪一种模式更佳?

史董事长:20多年来,我们在静安区段地铁2、7、12、13、14号线建设中,总体上有“地铁车站建设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的全项目、全过程投资开发建设模式” “车站建设的市和区分工协作推进模式”两种模式。从20多年的实践和大数据比较看,全项目、全过程模式更优。

全项目、全过程模式,就是除隧道盾构施工外,车站及车站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全由我们负责。地铁2号线建设就是这一模式。相比车站建设的市和区分工协作推进模式,前者有三大优点:一是确保完成市重大工程的同时,可更好带动区域发展;二是推进机制最优,有利于减少摩擦;三是效益最佳,系统最优,区域一盘棋,事半而功倍。

记者:我们已进入一个新时代。面向未来,公司有何发展思路?

史董事长:面向未来,锦迪公司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发扬“奉献、团结、创新、进步”的企业精神,紧紧抓住市、区和集团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地铁14号线静安区段的建设、做好静安寺广场新一轮更新改造、吴江路休闲街升级改建以及与张园地区保护性开发的对接。我们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资产经营新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9-09-02 张玉明 ——上海锦迪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立辉专访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392.html 1 3 优化城市空间 勇当开路先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