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燕 黎俊彦
今年8月,暑假期间祖国边陲城市广西崇左再添一个旅游打卡胜地,黑水河畔沿江村屯碧水围绕、竹影婆娑,自然景色秀丽怡人,沿河修建的民宿特色鲜明,引起附近市民纷纷前来游玩。殊不知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些平凡甚至有点破败的村屯,经过短短几个月时间,村屯旧貌换新颜,变成宜居美丽新农村,其中作为承建方的广西建工一建功不可没。
迅速到位,建设美丽乡村使命必达
广西崇左市新和镇黑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规划建设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覆盖16个村屯,涉及民居750多户。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和崇左市乡村振兴建设示范项目,示范带旨在依托黑水河沿线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以景点的要求建设,融合乡村风貌展示、田园风光体验、水上休闲娱乐、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打造崇左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为全力推进崇左市新和镇黑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将项目打造成为崇左市乃至广西的一颗亮丽明珠,今年4月底公司刚收到崇左市江州区黑水河流域(新和段)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带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一期)的中标通知书,便立马组织精干人员进驻现场。
“75天,势必完成项目攻坚任务!”目标既定,使命必达。项目部按照“一清二折三整理四美化”的目标要求,对新和镇郡造屯、都垌屯、卜花村风貌改造工程、码头打造建设、8公里河道周边生态景观修复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等工程量进行梳理,并在短短两天内编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将各个关键部位施工任务分解到每天。施工进度计划下发各施工工长,并以海报形式张贴于办公区和施工现场,实际指导现场施工。
从前期调研、制定施工方案,到项目落地建成,再到7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的召开,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郡造、都垌、卜花,一期工程的这三个屯,从人居环境到乡村风貌已然发生了巨变。
精心施工,凸显各屯风格特色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项目部充分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元素,明确村落发展方向,进行主题定位,最终为郡造、都垌、卜花分别量身定制了“水乡民俗,桂风壮韵”“乡野童趣,中药科普”“党建红心,业态引领”的建设方向。
郡造屯是江州区新和镇最大的一个自然屯,村庄依水而居,黑水河环绕而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项目部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也为“美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屋前屋后规划中,将原本村民门前杂乱无序的自建房屋,随意摆放的农具进行集中清理、拆除,腾出门前空间,变废为宝,统一规划,打造美丽庭院。同时设计了53个微菜园、25个微果园,68个微庭院,既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又确保了乡村经济得到发展。
都垌屯在建设中,项目部充分利用舒适的空间尺度与亲水界面,提升池塘周边绿化,增加童真童趣作为辅助,在池塘内增设长廊与亭子,建立中心广场区、水景游览区、亲子互动区和田园风光区,同时开展青少年科普基地、精品农家乐等亲子娱乐项目,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村庄。
卜花屯是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的村委所在地,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卷的构图形式展现,突出广西山美水美人美的特性,并融入骆越文化元素与壮族干栏式建筑元素,将当地山水边城之美发挥到极致。顶部采用红旗抽象元素,中部提取党徽的黄色为主色调,红旗为首,意为党引领着全村发展。
攻坚克难,打造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对黑水河流域乡村振兴项目部的每一个人来说,“五加二”“白加黑”已经成为标准工作模式。为进一步振奋士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项目部全体冲刺“6.28”节点目标。同时,在公司党委的批准下,黑水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党支部于5月5日正式成立。
项目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等活动,将关键任务、最艰苦的任务交由党员骨干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并同步跟进。通过“以党带团”“党建+筑梦青年”等方式,引导项目优秀青年团员在“管”中“育”,在“育”中“管”,实现人才队伍的成长,推动项目高标准推进。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项目部充分发挥一建“铁军精神”,克服雨季困难,确保施工进度不滞后,战胜烈日炙烤,严抓安全建设不松懈。经过几个月的攻坚克难,原来平凡的村屯慢慢褪去了旧日模样,变得焕然一新,成为黑水河畔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7月30日,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崇左召开。其中黑水河乡村振兴带沿线的巨变,得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严植婵等领导的点赞和好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也是黑水河畔改造过的郡造屯、都垌屯、卜花屯的真实写照。在崇左市黑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在建设美丽新农村征途中,广西建工一建不仅尽心打造了充满桂风壮韵的宜居村庄,更用心为八桂大地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