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飞
8月30日,由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承建的郑州地铁14号线一期工程铁炉西车辆段顺利完成包括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和设备使用权在内的“三权”移交工作,标志着该车辆段从建设阶段进入运营阶段,为线路开通运营提供了保障。
铁炉西车辆段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一期上盖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包括联合检修库、洗车库、轮对踏面及受电弓检测棚、立体仓库、混合变电所等13个单体及给排水、消防、暖通、电气、室外配套等安装工程。
攻坚克难快速推进生产
2016年12月,建筑公司中标郑州铁炉西车辆段项目,这是公司在郑州市场中标的首个地铁车辆段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在大家快速进场准备大干一场时,工程却因所处位置下方勘测到历史文物,出于文物保护等原因,项目迟迟未能开工,造价也从原来的3.07亿元降到1.5亿元。项目员工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推进、多方协调,在项目经理曹瑞雪的带领下,他们白天与业主、设计院对接,晚上就召开碰头会,研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可行的工程变更计划,最终将车辆段原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变更为现在的12.5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由1.5亿元增加到6亿元。
车辆段施工范围横跨两区三村,征拆难度极大。为此,公司安排具有31年项目书记工作经验的侯伫良挑起重担,成立了征拆工作领导小组,列出征拆清单,责任到人,安排专人通过与市征拆办、区政府、办事处、村委会等各个层级的相关人员对接,协调好各方关系,克服了红线调整、划界不清等困难,快速、高效地完成了1.5公里高压电线迁改、十余栋房屋、70余座坟地等征拆任务。工程于2017年12月正式开工,保障了施工生产快速推进。
此外,针对工程体量大,专业多、工期紧等难点,项目部选派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科学组织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成立组织协调和接口管理领导小组,对需要接口配合的内容进行逐项清点列表,提前做好配合准备和衔接工作,每周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各专业工程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节点目标。
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工地
项目部加强“四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行标准化、工厂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五化”施工理念,打造智慧工地。利用BIM技术服务于现场施工,优化施工方案,进行三维技术交底、碰撞检查等,建立三维场布BIM模型和工程实体模型,实现工程量精算、可施工模拟、多工序协调、全过程管控等,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项目部还采用自动化加工整体成型工艺,通过数控钢筋笼滚焊机和全自动数控调直切断机,确保了钢筋笼同心度,钢筋调直精度高,生产效率高,质量控制好。引进立式智能钢筋机器人,通过PLC数控,计算机编程将需要加工的钢筋提前设定好图形和相关数据,操作简单、快速成型、自动测长和弯曲,生产效率比人工制作提高5倍。
为保障安全生产,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班组长责任制和“三级”安全教育,选聘责任心强、安全意识高的员工担任安全员、群安员和青年安全监督岗员,进行群防群治,打造了“631”安全智能管理体系,即运用6个系统,通过手机App进行实时安全管理的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针对特种设备一人一机的人脸识别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实时监视、报警处理、曲线分析等功能的临时用电智能管理系统;由前端设备、网络平台服务器一体机、监控终端组成,对工地全覆盖的工地监控系统;只能通过刷脸或利用含有个人信息的智能手环通过的智能门禁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将现场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人员分布状况,确保人员安全可控的人员定位系统。采用三种方法,即通过可随身携带的箱式工具,以视频动漫授课方式为主的多媒体安全培训法;通过数字广播技术,向农民工普及安全生产和常见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工地广播法;通过快速巡航、实时显示来排查安全隐患,实现对施工现场从地上到天上立体管控的无人机巡查法。引进VR技术,模拟安全事故场景,实现体验式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文明施工保护碧水蓝天
郑州市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今年6月底必须实现郑州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等于292天。项目部积极响应“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进场伊始就树立了绿色施工理念,成立了扬尘治理领导小组,专门组建了一支有30人的扬尘治理班组,划分责任区域,对裸露的、未施工的区域覆盖防尘绿网,起到防风抑尘的作用。同时,他们采用“湿式作业法”,设置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PM2.5值,一旦超标,30台雾炮机、围挡喷淋、塔吊喷淋都会及时启动进行洒水除尘,两台洒水车全天候对施工道路进行洒水。针对现场焊接、切割、打磨等易产生烟尘的施工,项目部专门配备了烟雾净化器,既净化了烟尘,又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保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此外,项目部还在工地进出口分别设置了两台自动洗车台,所有进出车辆必须通过清洗方可出入。项目部还在建设单位开展的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中获得4次第1名的好成绩。“在环保问题上,我们从来不含糊,为的就是留住这里的青山绿水,践行央企责任担当。”曹瑞雪说。
1000余名建设者600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战,得到了业主领导对工程“非常完美”的高度评价。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支地铁车辆段建设劲旅也必将再启新程,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