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举行。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之际,在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立足新的改革起点,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为主题,探讨深圳如何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对接,促进绿色发展城市交流合作共享,充分展示我国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就。
本届论坛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作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论坛经过六年多的积累,已逐步成为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展示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成为各方探讨前沿话题、分享智慧成果、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在内容设置和组织形式上丰富多样,由一会、一演、一奖及系列配套活动组成。
“一会”即主论坛+平行论坛,主论坛的演讲嘉宾涵盖联合国官员、国家部委领导、国外政府官员、著名专家学者等。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莫汉·穆纳辛格、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等。本届平行论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能源论坛、绿色金融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绿色运营论坛、航天科技论坛等平行论坛,各平行论坛结合不同主题就绿色低碳领域的宏观政策、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一奖”即为在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下的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颁奖典礼。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和卓越人物蓝天奖获奖名单,在论坛期间揭晓并颁奖。
“一演”即国际绿色低碳技术项目路演与低碳产业交易洽谈会,路演项目已成为论坛的保留项目,旨在通过“论坛+产业+资本”的叠加模式,促进节能环保、清洁技术、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和聚集,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交流合作,发挥复合效应,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产品、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构建绿色低碳领域的重要创投平台。
其他配套活动包括重大项目签约、重大研究报告发布等,例如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牵头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探索——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排行榜(2000-201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牵头《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牵头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以及深圳低碳发展成就体验活动等。
本届论坛紧扣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主题,重点突出创新引领、国际合作、服务产业,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邀请了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出席。
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主任王东介绍说,从主题和论坛内容来讲,因为今年初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所以本届论坛从过去关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到现在进一步聚焦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也是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论坛的贡献。从论坛的设置来看,主论坛有新的变化,平行论坛更具有特色和亮点,比如新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还有澜湄合作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等,希望能够从城市进一步上升到区域,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就绿色低碳领域深入交流和探讨。今年,论坛更加突出服务企业,希望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能够集技术、资金、智力等推动深圳以及周边绿色产业的集聚和进一步蓬勃发展。今年继续颁布低碳领域的“蓝天奖”,这也成为每年论坛的亮点,今年虽然没有技术奖,但是有“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和“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卓越人物”蓝天奖,引领城市和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