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文苑

远去的边关

那天清晨,我们从天水出发,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去领略远去的塞上烽烟,领略远去的大漠边关。

列车奔驰着,过兰州、越黄河、翻越高高的乌鞘岭。然后,进入眼帘的就是连绵不断的茫茫祁连山麓。

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一下子把我们引入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倍感苍凉的戈壁滩。是的,“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等等,都在这条丝路上留下过深深的足印,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吟咏这些辉煌的名字,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

祁连山下,列车在飞驰,透过车窗,我们看到路边矗立起一座座历经岁月磨砺的烽火台,尽管经历了多少世纪的沧桑,却依然挺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峥嵘岁月的辉煌故事。

在这条道上,我感觉时光特别的悠长。茫茫的戈壁大漠,似乎没有尽头。虽未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见一座座高耸、整齐列队的“西电东输”高压电塔,像坚毅顽强的士兵迎着无尽的风霜和孤寂,如同巨人般挺立着,为城市和乡村输送光和热。

连续7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嘉峪关。天高云淡,放眼望去,巍巍嘉峪关,气壮山河,令人震撼。四面眺望,景色宏伟壮观。南有皑皑祁连,北有如漆黑山,大漠无垠,似烟波浩淼。极目驰思,在烽烟狼起的戈壁滩上、在漫卷的阵阵黄沙中,金戈铁马,边塞烽火的古战场场景;一幅幅战旗猎猎、鼓角相闻的画面,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是的,站在边关,远望,高墙纵横,城堞林立,气吞山河;近观,雕梁画栋,色彩艳丽,建筑精湛。特别是,“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作为长城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森严的防战气氛早已成为远去的云烟,如今,它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上和广袤的戈壁荒漠之中,不减当年雄姿。

在漫漫丝路的旅途中,莫高窟,一直吸引着我要去认识她。朝拜艺术的圣殿,令我领略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洞窟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灵性,充满神奇,一个个千姿万态的飞天,凌空的身姿,圆润的手臂随飞天而舞动,一刹那间,仿佛自己的血液在手指间涌动,跟随飞天而飘舞。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使我的心灵发生一阵震颤,实在不能不令人浮起一种虔诚之感。我不知不觉把脚步放轻、放慢,徘徊于雕塑林立的洞窟,被如此奇妙的景致所迷醉。

迎着灼热的骄阳,迎着灼热的尘沙,我被一座高高耸起,金光灿灿,有棱有角,像波澜般起伏着,无边无际金黄色的沙峰所吸引。像绸缎一样柔软、美丽的鸣沙山。当我站在千古苍莽、万簌无声的沙海中,仿佛把我带回那古老的梦幻,我正追随着一个驼群,行走在沙漠之中,行旅的驼铃悠悠微响,诗意悠然。尽管鸣沙山下浪沙滚滚,而月牙泉恰似群峰环抱一个碧绿的小湖,形似一钩弯月,一泓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神奇的景观令人称奇。

离开莫高窟,车在戈壁滩上疾驶,莽莽苍苍,风卷起的阵阵沙层在半空中飞舞,像是平地冒起的大烟,打着旋涡在沙漠上四处飞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立刻浮上我的心头。

据当地向导介绍,玉门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西域等地进贡的美玉皆由塔里木盆地取道小方盘运往中原地带。可是,运玉石的驼队,一到这里,不是车毁,就是驼病,能顺利通过小方盘的玉石很少。一次,一个玉商押着满载玉石的驼队,又进了小方盘城,所有的骆驼都倒地不起,奄奄一息,玉商一时没了主意。这时,一位老人见了,告之玉商,“在你们眼里,这玉只不过是一块能赚钱的石头,不知道这玉是很有灵性的物件,我和玉石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可摸透了它的脾气。我们人出远门时都会恋家,更何况玉呢?就说这玉吧,在深山里安度了千年万载,一下子要它远去数千里,到风土人情迥然不同的中原,它能不恋故土吗?这一过小方盘就是内地啦,所以它要作怪,让你们过不了这一关,你只需在小方盘城门上镶一圈玉,让它们进关也能看见玉光,以为仍在故土,就不会作怪了。”玉商听后忙按老人的话在城门上满满地镶了一圈上好的玉,晶莹明亮,光彩照人,十分壮观。说也奇怪,那些病驼像睡醒了一样,一个个站了起来,精神抖擞,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从此,运玉的驼队途径小方盘都相安无事。玉门关由此得名。

一座关口的名望历久不衰,充满诗意而又凄凉幽怨,积聚梦想而又磨砺重重,这样的关口,可能就只有玉门关了。

丝路,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充满了新鲜和新奇,我深为看到平生难得一见的景象而心满意足。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的披星戴月……走进丝路,领略了祖国疆域之辽阔,一股激情涌上心头,心里感觉特别舒畅。

万坚勤

2019-09-26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662.html 1 3 远去的边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