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技术创新树标杆

上海市政总院EPC总承包的申城老港四期渗滤液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完工

林 洁

自2017年11月中标以来,经过一年多奋战,上海市政总院EPC总承包的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渗滤液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于近日通过竣工验收。

该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3200立方米/天,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2400立方米/天脱氨系统,改造现状生物反应池和超滤膜车间,新建3200立方米/天纳滤及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系统,新建配套的余热利用系统、沼气脱硫系统、叠螺脱水系统、浓渣储存系统、除臭系统和中控系统等。该项目处理的渗滤液为成分更为复杂的老龄化渗滤液,具有总氮高、碳氮比严重失调、处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老龄化渗滤液,市政总院在该项目中成功应用多项创新技术,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全国领先:汽提脱氨处理老龄渗滤液

汽提脱氨及余热回收技术应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老龄渗滤液处理在国内属于首次。由于老港四期渗滤液总氮高,碳氮比严重失调,如果靠常规投加碳源的方式调整水质,会变相增加污染物浓度,现有的水池池容无法满足生化处理的规模要求,且碳源成本高。

市政总院创新地采用汽提脱氨技术,在不添加化学药剂调节pH的情况下,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在调整水质的同时,降低了污染物浓度,在生反池池容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生化处理能力。预处理过程中逃逸出的氨氮经捕获转化为碳酸氢铵产品,品质优良,可作为有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为节约能源,在填埋气发电机组的尾气外排管道上增加换热装置,为汽提脱氨系统提供蒸汽热源,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发电机组的尾气排放温度。

管理创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管线

把原有生物反应池改造升级,是本次工程的重点环节。市政总院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对现有水池逐个改造,将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改为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提高了生化处理能力。通过采用预制装配技术,使得墙体预制可与清池、设备安装等工序同步进行,当隔墙装配完成时,生物反应池也随即完成了所有土建施工,有力保障了工程节点进度。

老港四期渗滤液厂总体布置呈长条形,经过多次内部改造,厂内工艺管线众多,新管线的布置难度较大。为理顺厂区管线,总院采用了高架管廊形式,有序敷设各类管线,便于维护的同时也美化了厂区环境。

处理有效:清液产水率达到97%以上

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目前国内的填埋场渗滤液项目多采用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工艺,清液得水率较低,浓缩液产量高。

该项目深度处理采用纳滤及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工艺技术,通过优化纳滤膜选型和系统配置,使得纳滤出水即可稳定达标。对纳滤浓缩液采用三级物料膜浓缩,进一步降低了浓缩液产量。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处理水量、水质均相当稳定,最终的清液产水率达到97%以上,浓缩液产量小于3%。在采用膜深度处理工艺的情况下,如此高的清液回收率,在业内尚属首例。

2019-09-26 林 洁 技术创新树标杆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669.html 1 3 上海市政总院EPC总承包的申城老港四期渗滤液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完工 /enpproperty-->